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習近平馬英九新加坡會談歷史性突破

發表時間: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2015年第45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習近平馬英九新加坡會談歷史性突破。 

廣告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習近平馬英九新加坡會談歷史性突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會面,是自一九四九年兩岸隔海分治六十六年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習近平提出要在二零一六年台灣大選前,安排與馬英九會面,以防民進黨大選獲勝而執政後改變兩岸既定航向,引致重大結構性轉變。北京不是將「習馬會」視作一場「秀」,更期待透過「習馬會」形成兩岸高層直接交流機制,切實解決實質問題。

台灣的在野黨如何看待習馬會?
在台灣總統府於十一月三日深夜證實馬英九會在七日訪新加坡會晤習近平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發表聲明,質疑國民黨選在此時「馬習會」是否意圖影響選舉。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四日針對「馬習會」發表一份七大質疑的五項聲明,並批評「馬習會」是「選舉操作」、「黑箱作業」。針對民進黨的聲明,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旋即嚴正駁斥。他表示,馬英九早已非黨主席,不再涉入黨務,此次「馬習會」目的在於「鞏固和平、維持現狀」,是為台灣人民福祉與兩岸關係的長遠未來着想,絕對不是「選舉操作」。

中國大陸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才有助兩岸關係更進一步改善?
兩岸自一九四九年後對峙數十年,一九八零年代末方開始非正式交流,一九九三年於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後方始破冰。歷經曲折後,兩岸關係在二零零八年馬英九上台後大幅提升,在經貿領域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在社會、文化領域交流也不斷深入,但在政治領域雖同樣有重大突破,卻受制於互不承認之問題,而一直無法進入深水區。其中之關鍵,就在於中國大陸能否正視中華民國,並予以空間。

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是否反映了新加坡在兩岸關係中的地位?
兩岸歷史性的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充分展現新加坡的外交實力和地位。一九九三年兩岸的汪辜會談就在新加坡舉行,時由時任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促成,如今他的兒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又做東宴請習近平和馬英九,促成習馬會,等於告訴世人,新加坡在李光耀逝世之後,仍然在海峽兩岸關係中,能發揮一定高度的角色。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週刊還有哪些重要內嗎?
本期亞洲週刊還報道:一九六五年印尼「九三零」排華慘劇,估計五十萬人遇害,前總統蘇哈托角色關鍵。今年在印尼巴里島舉行的烏布文學節原本計畫發起紀念「九三零事件」五十週年的活動,卻受到當局的警告,被迫取消,這說明印尼雖然已經實行民主化,但是當局仍未能坦然面對一九六五年「九三零事件」。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