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德關係

德國商會:放棄對華貿易不會帶來積極的變革

就德國目前對中國的憂慮,德國工商會指出,放棄貿易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變革。

德國大眾汽車標誌
德國大眾汽車標誌 REUTERS - MATTHIAS RIETSCHEL
廣告

據德新社報道,德國工商會(DIHK)指出了中國作為德國企業的市場的重要性。工商會主席彼得阿德里安(Peter Adrian)在柏林向德新社表示:“德國政府和歐盟擔心可能會出現過多的依賴,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最終也可能對經濟不利。這也就是為什麼企業計畫使其供應鏈更多元化。”政府的扶持在這裡非常重要。“但與此同時,中國是迄今為止德國和歐洲企業在亞洲最重要的市場。”

德國政府於六月中旬推出了國家安全戰略,隨後還將制定一項特別的中國戰略。在安全戰略中,中國被定位為夥伴、競爭對手和系統性對手。例如,社民黨籍總理舒爾茨曾強調,他不想和中國脫鉤,但他想減少對原材料嚴重依賴的風險。

阿德里安說,“確保在中國的經濟活動能夠在合理的框架內進行,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中國也非常依賴與德國的良好經濟關係。“我們正在德國總理的支持下進行合作,以確保我們的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受到公平對待。中國在這裡獲得的准入權,中國至少必須在本土也對等提供。”阿德里安於6月隨團訪問了中國。

在談到“通過貿易實現變革”的座右銘時,德國工商會主席表示,這並不意味着“自動主義”。“我非常懷疑,不交易是否是會帶來更積極的變革或更美好的世界。其實與此相反。因為當我們交換想法時,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人,並傳達我們的部分價值觀和文化。我們不應該以傳教士的方式來進行,作為德國經濟,就更不應該這樣做了。因為只有當我們在世界各個地區被視為“自己更會製作”而不是“自己比誰都聰明”時,我們才能在世界取得成功,就像在我們自己的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一樣。”

阿德里安還說,公司對於人權具有高度敏感性。“侵犯人權違反我們的歐洲價值觀,也違反了我們自己的誠實商人準則。但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時,指出侵犯人權行為並解決政治問題主要是國家的任務。政界也確實在這樣做。但對企業來說,要這樣做就較為困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