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蘭克福彙報》:德國懷疑中國

德國媒體對德國政府周四推出的對華戰略有何反應?

Drapeau Chine Allemagne
Drapeau Chine Allemagne AP - Jason Lee
廣告

《法蘭克福彙報》認為:德國投向中國的目光是懷疑的。德國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以競爭和對抗為特徵。但是,西方在氣候保護和人權方面的優先事項在過去已經很難實施。最終,德國的對華政策還將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政策,因此,紙張是有耐心的--這句話也適用於這份對華戰略。

《柏林晨郵報》認為:德國終於推出了對華戰略,中國現在不僅是夥伴,還是對手 –德國早就該這樣做了。對華戰略意味着天真爛漫結束了。

Presseportal.de 表示:有趣的是,三執政黨終於推出了對華戰略。但任何戰略文件在某些要點上都無濟於事。更獨立於中國的關鍵原材料供應已經是2010年德國原材料戰略的一部分。但這沒有帶來什麼變化。儘管德國政府內部存在種種分歧,但政府還是意識到,它們之間相互依賴。鑒於世界範圍內的緊張局勢,這至少不是一個壞消息。但如何改善柏林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在戰略中並未提及。因此,雙方的關係仍然是:互不信任。這句話適用於雙方,而且人們對此並不陌生。

德國《商報》表示,儘管政府聯盟協議仍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系統對手,但在現在的對華戰略中,中國作為競爭對手和系統對手的分量已經上升。該政策文件將德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置於新的基礎之上,其核心內容是減少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儘管如此,多個受到爭議的要點還是語調有所緩和。

德國《經濟周刊》認為,德國雖然首次制定了中國戰略,但執政聯盟仍然無法就明確的路線達成一致。對華戰略是個酸酸甜甜的妥協,但無論如何,經濟並不需要新的調控計畫。另外,政府要求去風險,但不脫鉤。這在工業政策上意味着什麼,仍然不清楚。德國雖然有了對華戰略,但仍然沒有計畫。這對經濟來說是致命的,因為經濟需要規畫和投資安全,需要明確的方向,而不是混亂局面,尤其是在變革時期。比如,如何才能不依賴中國的稀土,這仍然是個未知數。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雖然希望建立一個原材料基金,但這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生產出關鍵原材料。另外,如果哈貝克現在宣布,對外投資須接受審查,政府甚至可能加以禁止,那麼,這將是一個錯誤的手段,就因為每一個新的官僚怪物都能奪走企業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在經濟困難時期是企業尤其需要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