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專家:中國債務危機的風險不大

德國《商報》對中國經濟的走向表示了關注。該報報道說,房地產危機過度,負債,增長疲軟--市場的緊張情緒正在加劇。經濟學家警告說,這將是危險的螺旋式下降。

Le Premier ministre chinois Li Qiang s'exprime lors de la séance d'ouverture de la 14ème réunion annuelle des nouveaux champions 2023 du Forum économique mondial, à Tianjin, en Chine, le 27 juin 2023.
Le Premier ministre chinois Li Qiang s'exprime lors de la séance d'ouverture de la 14ème réunion annuelle des nouveaux champions 2023 du Forum économique mondial, à Tianjin, en Chine, le 27 juin 2023. © Tingshu Wang / Reuters
廣告

中國境況不佳的房地產行業再次出現動蕩,加上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加劇了人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穩定性的擔憂。危機有可能蔓延到金融市場。分析師預計,央行周一將下調兩項關鍵利率以支持經濟。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疲弱的增長相當令人擔憂,中國正在經歷一場“信任危機”。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臃腫的房地產行業。迄今為止,該行業已佔經濟產出的近1/4。核心問題是該國依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為基礎的增長模式的能力已“達到了極限”。

羅格夫警告說,經濟急劇放緩和債務高企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地方政府和房地產行業的債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中國在未來十年成功的實現平均2-3%的增長,那麼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中國經濟的疲軟有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尤其是德國經濟的負擔。德國工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成員沃爾夫岡尼德馬克表示:當然,人們擔心,德國經濟是否會因中國經濟放緩而出現其他問題。但他警告不要塗黑。“我們不認為中國模式即將崩潰。現在還為時過早。”

造成巨大不確定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透明度。中國當局隱瞞了越來越多的數據。習近平呼籲人們要有耐心,不要追求短期繁榮。這表明,習近平正在認真考慮擺脫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

中國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什麼?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奇提到三個因素,房地產行業面臨壓力,私人消費疲軟以及私營部門信心下降。另外,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出口最近大幅下滑。

專家預計,在北京的支持下,中國企業將比以往更多的進軍國外市場,以彌補中國疲弱的內需,從而與德國企業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就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問題,一些投資者擔心,會出現新的雷曼時刻。但專家認為,迄今為止,最新事態發展的影響是可控的。因為債務主要在中國,只有很小一部分在國外。總體而言,這些事件“沒有撼動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力”。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尤其得益於私人和政府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投資,這由此也帶動了化學和原材料工業等許多行業。長期以來,經濟學家一直批評這種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力促擺脫這種“虛假”增長。因此,自2020年以來,國家領導層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更加嚴格。另外,結構性因素也發揮了影響。如今,90%的中國家庭擁有房產,人口減少和城市流入量減少限制了未來需求。

中國政府目前不作為引人注目。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不再通過投資人為地提振經濟,這是正確的。

中國債務占經濟產出的281.5%,其中大部分由地方政府負責。債務爆炸有幾個原因。 幾十年來,當地負責人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主要是信貸),從而提振了當地經濟。更糟糕的是,去年地方政府不得不首當其衝地承擔有時幾乎每天都要對民眾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的費用。 去年,僅中國南方省份廣東省政府就投入了相當於 104 億美元的資金來遏制這一流行病。

中國是否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 儘管債務水平很高,但瑞士投資銀行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濤(音譯)認為,典型”債務或金融危機的風險,即巨額付款違約導致銀行倒閉、嚴重信貸緊縮或急劇惡化的風險在中國很低。 一方面,中央政府擁有大量可以出售的資產。 另一方面,在中國,95%的債務是國內債務。 另外,中國家庭的高額儲蓄存放在當地銀行賬戶中,由於嚴格的資本管制,無法轉移到國外。 這使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其他國家的債務危機因國內外投資者撤資而加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