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經濟

香港財赤惹人愁 兩任財爺不同調

香港勢將迎來回歸以來連續最長財赤紀錄惹來關注,甚少開腔評論港事的前財政司長曾俊華亦開腔,指現時並非加稅的適當時機,反而應在支出方面「放血」。有關說法,與現任財政司長陳茂波希望增加公共服務費用和3征新稅以「開流」的方向不盡相同,而陳在最新的網誌中,仍然重申下月底發表的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會兼顧公共財政,推出適當平衡的措施。

前任(下圖)和現任財政司長(上圖)對解決香港財赤有不同看法。2024年1月22日
前任(下圖)和現任財政司長(上圖)對解決香港財赤有不同看法。2024年1月22日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兩任財政司長都沒有談及具體措施,但陳茂波本月中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推翻他月初表示,資本增值稅在研究引入新稅種範圍內的說法,改口稱,在目前及可預見的將來,香港都無條件引入資產增值稅。他更同時表明,不會考慮開徵陸路離境稅或消費稅。

公開資料顯示,在港府發出研究引入資產增值稅的言論後,摩根大通隨即指出,香港難以實施資本增值稅,因為這違背了香港的低稅理念,相信會引來業界的強烈反對,並揚言,一旦實施,相信樓市會在增值稅實施前出現恐慌性拋售,對樓價造成短期壓力。

曾俊華:零售業「好大鑊」

曾問鼎香港特首之位的前財政司長曾俊華,昨(21日)早在其臉書上表達對當地零售業的憂慮,從一間知名日資百貨表示會縮減規模說起,指香港零售業「好大鑊」(即問題非常嚴重),但不應埋怨港人北上消費,因為去物價低的地方購物,十分自然,「正如水總系向低流」,故此「香港一定唔可以再同人鬥平丶鬥齊丶鬥多,一定要做番啲有質素嘅嘢,突出到香港品味丶香港獨特 lifestyle 嘅嘢。」一如世界其他地大城市,都有它們本身的文化或氛圍,質疑香港為何會忘記自己本來最美的一面。

他總結說,在香港處於經濟轉折關口之時,現時並非最適當時候去加稅,「反而要喺支出方面『放血』」,短期而言,這會「傷身」,但若是正確的話,便要有勇氣去堅持。

在經濟不景或信心低迷時增加公共財政支出是刺激經濟的方法之一,例如香港便曾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出現移民潮時推出造價達2000億港元丶包括新機場建設在內的「玫瑰園計畫」,但香港本年度預計會再次出現逾千億港元的財政赤字,令在高峰時曾擁有1.1萬億元的財政儲備,到本財政年度3月底結束時,可能跌至7200億元,能否有資源支持「放血」,頓成疑問。

當中,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建議從政府方面節流,就是縮減為數達18萬人的公務員編製,以削減開支,以及調整大型基建優次,不要同時推出2020年估計工程造價為1400億元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畫和未有工程造價的北部都會區。根據資料,北都區計畫覆蓋元朗和北區,面積約3萬公頃,約為香港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本台月初報道,香港連續五年出現財政赤字已成定局,政府原料下個財政年度能轉虧為盈,但財政司長陳茂波已改變口風,指收支平衡「可能要延後多兩年」才出現,意味香港將打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連續最長財赤時間紀錄,被質疑有否違背《基本法》中訂明的「量入為出」原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