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兩會

德國電視一台:中國目標宏大 問題也巨大

德國媒體對正在舉行的中國人大會議表示了關注。《法蘭克福彙報》的印象是:人大突出的人物只有一個,即中國國家和黨主席習近平。《經濟周刊》認為:人民大代表大會開始時,北京未能提振經濟情緒,而是主要希望將資金投入到持久的經濟現代化進程中。

2024 年 3 月 5 日,星期二,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
2024 年 3 月 5 日,星期二,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 AP - Ng Han Guan
廣告

德國電視一台表示:中國推出了宏偉目標,但也面臨巨大問題。表面上,中國一切進展順利。增長率旺盛,會有很多新工作崗位。但中國也面臨很大的問題。李強總理的工作報告以經濟為重點,但中國經濟存在許多施工工地:房地產市場危機,國內消費消費疲軟等。中國歐洲工商會前主席Jörg Wuttke表示:中國人大是個有趣的活動。當然,又是組織好的一片歡呼。但在幕後有很多難題。房地產和股市都是中國的大問題。而中國繼續增長軍費也令人擔憂,特別是在中國時常以戰爭威脅台灣的情況下。就取消總理閉幕記者會一事,專家的解讀是:總理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現在站在權力中心的只有一個人,即國家和黨主席習近平。

 

柏林出版的《日報》表示:李強推出了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卻幾乎沒有顯示改革意願。一位西方銀行經濟學家表示:工作報告確認了與去年相同的增長目標,但沒有制定計畫。沒有刺激經濟,沒有自由化,什麼都沒有。李強希望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向價值鏈上游邁進。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以及有限程度的半導體方面,中國已經走上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但所謂的未來技術產生的銷售額仍然太少,無法取代景況不佳的房地產行業成為增長引引擎。在台灣問題上,李強的工作報告打破了舊的標準模式,沒有談到和平統一。但中國再次增加軍費預算7.2%,這顯然是北京想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特意從南半球空運過來的數百名記者。由於獲得了慷慨的獎學金,他們大部分人可以在中國逗留4個月。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明智的投資,因為中國正在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地區獲得“軟實力”。中國是擺脫貧困、打擊腐敗和建設另一個沒有殖民歷史的國家的代表。對來自南半球的許多觀察家來說,這個國家越來越獨裁、越來越不自由並不那麼重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