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美國/經濟

英國經濟研究預測:清零政策等致中國趕超美國時間推遲

據慕尼黑《墨丘利報》等媒體報道,根據一項驚人的預測,未來15年內,英國將取代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中國2037年將有條件地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稍晚於之前的預期,部分原因是中國零新冠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加大,以及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中國上海
中國上海 Getty Images/Linghe Zhao
廣告

根據倫敦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CEBR)最近的長期預測,德國正在失去動力。未來15年內,英國將縮小與德國的差距,並擴大對法國的領先優勢,成為歐洲最有實力的經濟體。到2038年,英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將穩定在1.6到1.8之間。這將幫助該國保持世界第6大經濟體地位。

自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經濟一直受到生產力增長疲弱的拖累,近年來勞動力供給問題也不斷出現。這導致英國央行對英國未來幾年的增長前景變得更加悲觀。但預測顯示,英國將擺脫以脫歐、新冠疫情和通脹等一系列衝擊為標誌的多年經濟低迷。

根據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長期世界經濟排名,英國的增長預計將快於歐元區四大經濟體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但不及美國。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Pushpin Singh表示,“英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非常強勁。”“倫敦作為金融和諮詢服務中心的地位依然穩固,加上英國服務業的整體實力,將推動英國的增長。”

對中國的預測

CEBR的年度經濟報告預計世界GDP將繼續復蘇。推動增長的將是以前不發達經濟體的持續擴張,因為它們趕上並超過了傳統上富裕的國家。

報告指出,自去年以來最大的變化之一是對中國的看法。兩年前,該中心曾預計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去年,將這一預測推遲到2030年。現在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要到2036年才能超過美國。這一修正後的觀點反映了中國零新冠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加大,以及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報告稱:“我們的估計是,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由此產生的國際制裁的規模很可能會損害台灣的經濟,以至於中國永遠無法超越美國。中國GDP的15%是對可能採取報復的國家的出口。”

CEBR經濟學家卡爾·湯普森 指出:“預計美國在經濟上被中國超越的日期現在推遲了六年,即2036年。這是在美國經濟增長和美元更加強勁的背景下實現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超出了此前的預期,而中國國內的發展則導致經濟前景疲軟。報告稱,展望未來,可以想象,人口因素實際上最終可能會讓美國重新領先於中國,時間點可能在2050年。

CEBR的另一位經濟學家Pushpin Singh 還表示:“印度將在2021年超越英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並有望在2032年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到本世紀末,印度人口預計將達到 15 億,幾乎是中國的兩倍。2037 年之後,由於這些人口趨勢,印度經濟規模最終可能會與美國和中國相媲美。到 2035 年,印度預計將成為世界第三個 10 萬億美元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預計將從2022年的世界第17大經濟體躍升至2037年的世界第11大經濟體。

三個快速增長的亞洲經濟體是表格中較大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越南從2021年的第39位上升到2037年的第26位;孟加拉國從第34位升至第20位,菲律賓從第38位至第27位。

歐洲則相對悲觀,到2038年,意大利將跌出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並被韓國取代。美國和德國的排名將下降,而印度和巴西這兩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將上升至前10名。

法國的表現將落後於英國,主要是因為其膨大的公共部門和高稅收。而德國生產放緩將有助於英國迎頭趕上。

CEBR 是一家獨立商業經濟諮詢公司,總部位於倫敦。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