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澳大利亞謹慎地與中國重啟聯繫

發表時間:

周末版的三份法國大報頭版聚焦的新聞話題各有側重。法國新的移民法案將於下周一(11月6日)送交參議院審議,在當前各種因素造成的緊張局勢的背景下,預計各黨派在辯論中將展開一場艱難的較量;這是《解放報》突出的重點;《費加羅報》聚焦美國下屆總統大選的話題:距大選還有一年之際,拜登和特朗普這兩位史上最年長的候選人似乎打算再次較量,頗令夢想新面孔的美國人感到沮喪;《十字架報》突出的話題圍繞戰爭中的蘇丹婦女展開。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關於中國,《費加羅報》披露澳大利亞總理訪華,兩國關係逐漸回暖;《十字架報》則報道了日本首相前往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應對中國的擴張主義。

澳大利亞謹慎地與中國重新建立聯繫

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周六(11月4日)開始對中國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7年以來澳大利亞領導人首次訪華。

《費加羅報》回顧了中澳兩國關係近來逐漸回暖的情況,包括北京最近數月放鬆了對澳大利亞大麥、煤炭、木材等商品的貿易壁壘,並於上月釋放了澳大利亞籍記者成蕾。

但是,報道引述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學院、國立大學克勞福特公共政策學院負責人 Rory MedCalf的觀點指出:澳大利亞政府的目的並非尋求兩國的關係正常化。因為在當前印太安全局勢的背景下,信任已不再。悉尼方面僅希望建立一種關係上的穩定。通過採取更加謹慎的言辭,更平衡的參與,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阿爾巴尼斯本人則表示:他不會與中國“做交易”。然而,報道指出:澳大利亞政府卻在上周宣布:不會取消備受爭議的中國公司嵐橋(Landbridge)在澳大利亞子公司對達爾文港99年的租約。被視為通往亞洲門戶的達爾文港,地理位置較為敏感,且美國在當地建有海軍基地並駐紮有2500名海軍陸戰隊,曾引發澳大利亞以及盟友美國的擔憂,從而曾考慮取消租約。不過,在更為棘手的問題上,澳大利亞總理卻沒有做出讓步。如:繼續維持對華為(Huawei)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競標的禁令;繼續維護“反外國干預法”,以及與英美簽署的安全協議(AUKUS)。

面對中國,日本在軍事上支持菲律賓,逐漸遠離和平主義

另外,《十字架報》駐東京記者報道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往菲律賓訪問的消息。

日本首相周五(11月3日)開始對菲律賓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旨在締結一項新的軍事安全條約。隨後將前往馬來西亞,預計將與該國啟動相同的安全程序,這是擴大與東南亞國家軍事聯盟的新步驟。面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擴張主義,日本正在越來越多地參與亞太地區的軍事防禦,逐漸背離1947年憲法的和平主義本質。

岸田文雄將與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舉行會談,並將在菲律賓國會針對日本在東南亞的外交政策發表演講,從而成為第一位應邀在菲律賓國會發表演講的日本首相。

岸田表示:希望與菲律賓合作以應對整個地區和國際社會面臨的不同挑戰。兩國首腦將簽署多項協議,為日本自衛隊與菲律賓軍隊展開聯合軍演開綠燈。菲律賓從而將成為繼英國和澳大利亞之後,與日本簽署此類協議的第三個國家。此前,美國早已在20世紀50年代就與日本簽訂了安保條約。

報道指出:近年來,中國武裝海警在與日本和菲律賓富有爭議的南海海域不斷行動,引發事端。儘管海牙常設仲裁法院2016年作出裁決,針對中國對南海大部分戰略水域的“歷史性權利”不予承認,但中國仍然聲稱對這些海域擁有主權。北京認為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的判決“只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法律價值。

根據日本今年8月啟動的“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計畫(OSA)”,日本可向其合作夥伴提供軍事防禦裝備。菲律賓、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和斐濟已被日本確立為2023年該國援助的受益國。東京也已承諾向菲律賓提供沿海雷達系統和巡邏艇,以助其加強海上監視能力。

為進一步加強地區軍事合作,菲律賓海軍將於11月底首次參加與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合海軍演習。

報道指出: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以及朝鮮自2022年以來發射的數十枚導彈,地區聯盟不斷加強,而在未來五年軍費將翻倍的日本則希望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這表明日本正在逐漸遠離其1947年憲法的和平主義性質,該憲法明確規定:日本不得擁有真正的“進攻性”軍隊,而只能擁有自衛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