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希望避免澳大利亞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的關係

發表時間:

當前世界兩場可能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地區熱戰是7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在國際版特別關注的話題。一個是歐洲戰場上俄烏戰爭,另一個是中東地區已經持續1個月的以哈衝突。關於中國,«回聲報»和«費加羅報»都針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問中國,梳理中國與澳大利亞關係回暖的跡象。«回聲報»也刊登文章,介紹跨國企業力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的努力。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澳大利亞總理訪華:中澳七年來最高層級會晤

«回聲報»駐澳大利亞悉尼記者的報道指出,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從多個角度來看都具有象徵意義。這是最近7年來,首位澳洲總理訪問中國,顯示中澳之間的緊張關係正逐漸平穩。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經濟夥伴,佔澳洲對外出口的四分之一。這篇文章簡短回顧兩國關係從2021年-2016年間的黃金時代,轉為緊張降溫的過程。其中既有澳洲政府決定禁止在國內部署中國電訊巨頭華為開發的5G網絡,也有澳洲公開呼籲就新冠病毒起源展開國際調查。中國祭出了經濟制裁殺手鐧。2021年,澳洲決定與美國和英國組成了奧庫斯三邊安全協議。但阿爾巴尼斯政府2022年上任以來,謀求緩和的努力開始產生效力。中國取消了一部分澳洲產品的關稅,近日也釋放了被關押三年的澳籍華裔記者成蕾。而澳洲也最終對中國嵐橋集團對達爾文港99年的租約放行。不過,這篇文章也強調中澳領導人在北京握手言和之前一周,澳大利亞與歐洲聯盟剛剛宣布暫停已經拖延五年的自貿談判。

中國希望避免澳大利亞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的關係

«費加羅報»在經濟副刊刊登了澳大利亞總理訪華的報道,凸出雙方的經濟利益,指出,北京需要澳洲豐富的礦產資源,堪培拉則需要中國這個至關重要的買主。在外交關係解凍之外,兩個太平洋大國間的貿易關係也出現回暖。儘管兩國關係近年惡化,但三分之一的澳洲出口還是走向中國。造成關係緊張的原因,有對華為5G網絡的禁令,有新冠溯源調查呼籲,有美英澳三邊安全協定,還有一些圍繞被看作是中國影響力滲透行動的爭執。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希望緩和與澳大利亞的關係無疑也是希望避免澳洲繼續強化與美國的關係。當然,中國也需要澳洲豐富礦產資源。

歐洲央行調查:在歐跨國企業希望減少對華依賴

跨國企業希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回聲報»在企業版刊登文章,介紹歐洲央行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42%在歐盟境內的跨國企業考慮在外來五年內,向友邦轉移供應鏈。而在過去幾年的調查中,持這種觀點的企業只佔9%。但文章特別指出,歐洲未必是跨國集團重組供應鏈努力中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只有20%的受訪企業願意將供應鏈部署在其它歐盟成員國。在65家受訪企業中,有三分之二都首先將中國列為可能導致供應鏈問題的國家。超過10%的企業也列舉了美國、台灣、印度、土耳其和俄羅斯。但供應鏈轉移並非易事。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跨國公司認為,倘若來自這些國家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突然無法獲得,他們很難找到替代方案。但這項調查也特別注意到,很多企業考慮將生產線轉移到歐盟以外地區。這可能會令歐洲在未來五年面對失業問題。而產業鏈轉移也將反映在產品價格上。60%的企業表示,在過去五年中,他們產品平均價格出現上漲。

關於中東地區以哈衝突,«回聲報»特別刊登文章,聚焦以哈衝突對本已經持續陷於政治與經濟危機的黎巴嫩的可能影響,認為黎巴嫩目前已經瀕於全面混亂的邊緣。以哈衝突令國際輿論分裂成兩大陣營,一方支持以色列反擊哈馬斯恐怖襲擊行動,另一方則無法忍受以軍反擊行動在加沙走廊不斷造成的無辜傷亡。《解放報》的報道注意到,以色列內部的社會輿論也越來越尖銳對立。《十字架報》今天則在頭版頭條,提醒警惕以哈衝突一個月來,法國境內越來越多的針對猶太裔族群的言論或行為。《費加羅報》觀點版一篇文章分析認為,這次以哈衝突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可能對整個西方不利,因為它弱化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的非正義特點,而且也在西方社會內部撒下了社會分裂的催化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