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保天地

為何歐洲反對電子產品強制報廢而中國大推以舊換新?

發表時間:

中國政府推動新一波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之際,歐洲正努力推動以維修為產品續命,反對強制報廢的政策。兩種截然相反的政策,體現着兩種不同的治理思路。

資料圖片:法國總部設在奧爾良的地質礦產研究單位2021年6月拍攝的含有稀土的電子廢棄物。
資料圖片:法國總部設在奧爾良的地質礦產研究單位2021年6月拍攝的含有稀土的電子廢棄物。 AFP - CHRISTOPHE ARCHAMBAULT
廣告

2024年4月23日,即將結束本屆議會任期的歐洲議會以584票支持,僅三票反對的絕對優勢通過了一項鼓勵消費者維修破舊智能手機或家用電器,而不是重新購置新設備的法案。法案提出了多項具體規定。比如消費者有權向產商要求修復使用中的智能手機、吸塵器或其它家用電器,哪怕是產品使用已經超過保修期。比如建立網絡平台,便利消費者找到修理商,或者二手產品。法案還主張配合維修需要,推動保證零部件的持續供應,或保證維修所必須的工具以及相關資訊的獲取。根據這項法案,歐盟各成員國必須至少在本國內推出一項鼓勵產品維修的措施,比如發行維修券,或組織維修輔導課等等。這項法案的撰寫人,德國社民黨籍歐洲議員René Repasi認為,這項法案獲得通過是歐洲議會的一大成功,是歐洲議會推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遏制氣候暖化挑戰的努力的作為的成功。

應該說,反對電子產品的強制報廢機制,鼓勵產品維修是近年來在歐洲境內逐漸壯大的一個趨勢。隨着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追逐新潮產品曾一度蔚然成風。但如果說這種追逐新穎的心態與廠家研發新產品的努力不斷彼此相互推動的話,歐洲社會也開始意識到步伐越來越快的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正帶來嚴重的環境破壞,一方面廢棄電子產品正更稱一種有毒的廢物流,另一方面,新產品生產也需要不斷開發環境污染嚴重而且存量有限的稀有金屬,而廢棄電子產品中的原裝稀有金屬本可以再利用。根據聯合國訓練研究所支持的全球電子廢物監測研究的數字,2022年,全球產出的電子垃圾已經達到創紀錄的6200萬噸,與2010年相比,增幅達到82%。而這種增長勢頭還在繼續,到2030年時,全球電子垃圾的總量將達到8200萬噸。而其中被棄置和浪費的有戰略意義的物資價值有數十億美元之多。僅就歐洲而言,歐盟國家每年產出的電子廢棄物達到3500萬噸。

在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逐漸得到認識,而有限的資源正逐漸枯竭,大氣暖化對人類生存構成的挑戰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如何應對這些電子廢棄物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環保團體近年來一再呼籲全社會正視產品快速更新換代帶來的污染以及資源浪費問題。法國政府也自2021年起要求家用電器產商必須提供產品可維修係數,以便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參考所購產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維修續命,而不是快速報廢。反對強制報廢,建立回收和維修產業也是目前正積極造勢,參加一個月後的歐洲議會選舉的社會黨與公民廣場競選團隊的主張之一。

應該說,政策的推動與歐洲民間的需求有相當高的吻合度。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77%的歐洲公民更願意修復手中產品,而不是購買新產品。歐盟委員會這項調查還給出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數據,那就是對於消費者來說,與購買新產品相比,修復手中產品大約總體可以每年節省120億歐元的開支。

與歐洲的趨勢相反,中國政府目前正大力推動消費者以舊換新。2024年3月7日,中國國務院發出關於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鼓勵各級政府推動“以舊換新”,目的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通知認為,這“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如果說這項由上而下推動的政策,主張所謂“鼓勵先進、淘汰落後”,自然也有可以淘汰嚴重耗能產品,推動綠能產品,從而有助於環境保護,符合遏制大氣升溫努力的需要的意義的話,這項以舊換新的政策顯然更出自政府需要刺激疲弱的國內消費市場,帶動經濟增長的動機。換句話說,就是鼓勵對前景缺乏信心,同時也可能囊腫羞澀的消費者拿出錢來,支持當前危機四伏的經濟建設。而且,這新一波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涉及家用電器等消費品,許多地區政府也推出了住房以舊換新的措施,提振經濟的動機顯而易見。

歐洲鼓勵產品維修意在利用消費者本能的省錢心態,推動環境保護。中國的以舊換新政策更多在於鼓勵消費者支持當前的經濟建設。事實上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嚴重的產能過剩的現實。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