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台海

中法建交60年 習近平訪法未提台灣和一中原則

發表時間:

中共高層以往不論在國內或出訪,都會藉着與外國領導人會談的機會,重申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制式套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訪問歐洲,最受矚目的首站巴黎,停留期間,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有多次會談,但公開談話竟然未提及台灣、或一個中國原則。

2024年5月6日,巴黎,馬克龍總統和夫人布麗吉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夫人彭麗媛在愛麗舍宮合影。
2024年5月6日,巴黎,馬克龍總統和夫人布麗吉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夫人彭麗媛在愛麗舍宮合影。 AP - Thibault Camus
廣告

習近平在巴黎,和馬克龍、另再加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舉行三方會談,可以想見,中歐目前最熾熱的中國電動車補貼調查,肯定是會議桌上的主要議題,習近平是否能爭取為中國有利的判決呢?

習近平對法國的國是訪問,是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最重要議程。雙方領袖密集的進行長時間對話,但是對台灣議題卻是低調到沒有聲音。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沛爾曼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伊莎貝·馮(Isabelle Feng)說,「北京政府應該是提出要求了,因為這是他夢寐以求的,法國是歐盟大國、同時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又是習近平疫後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如果法國政府能宣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那將會是習近平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再者,馬克龍去年訪華時,關於台灣問題,做出‘法國不做美國追隨者’的言論,當時掀起軒然大波。而今年習近平訪法,馬克龍雖高調款待,對台灣問題卻隻字未提。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中方提出了這個要求,但法國拒絕了。」

相關內幕現階段不得而知,但如同我們注意到,馬克龍並未公開就中國的人權議題提出關切,雙方是否就特定條件進行妥協,伊莎貝·馮表示,我們目前不會知道內部真相。但她另外提到60年前後相呼應的歷史環節,回顧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的隔日,北京人民日報的建交公告僅有兩句話:「中華⼈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致決定建⽴外交關係。兩國政府為此商定在三個⽉內任命⼤使」。 60多年前,戴高樂籌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和北京談判設下的紅線是不會主動跟中華民國斷交。中共後來決定在台灣議題上退讓,因為能與法國建交,有助毛澤東政府打破在國際社會上的孤立,重返國際舞台,因此當時中法建交公報的聲明都沒有提到台灣。

戴高樂的立場也導致法國曾經短暫雙重承認在台北的中華民國和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伊莎貝·馮指出,1964年1月27日起,巴黎仍有中華民國大使館,直到中華民國2月宣布和法國斷交。這當中,法國的確是雙重承認。

習近平隨後訪問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這二國都隨中國起舞,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更加突顯習近平在法國,在台灣議題上未能成功展現外交強勢。

至於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補貼調查,近期可望公布結果。伊莎貝·馮分析指出,中國在電動車、太陽能光電板和風力發電機等項目,的確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市場消化不了,需要開闊海外市場,「而美國市場現在幾乎進不去。如果歐盟調查結果導致要對中國電動車課稅,將對電動車產業鏈造成很大打擊,甚至影響到資金鏈。我們可以想像,這會對中歐關係達到降溫的作用。」

看來習近平這趟訪問歐洲,竟是預告了中歐關係降溫。然而我們同時也看到他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在歐洲,有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兩個「一帶一路」的鐵桿夥伴。匈牙利將於7月1日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在擔任主席國6個月期間,是否可能會強化傾向中國的政策,例如一中政策。伊莎貝·馮表示,法國和歐盟對台海局勢,立場一向是「不改變現狀」,現有政策不可能有太大變化。另外,「中方會想建議推動關注的提議,但歐盟自身機制很難統合,大概不會有什麼改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