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試看馬哈迪再次變革馬來西亞

發表時間:

剛剛落下帷幕的馬來西亞第14屆政治大選,迎來了92歲高齡的政治強人馬哈迪.穆罕默德(Dr. Mahathir Mohamad)出任總理,這是一位曾經給馬來西亞社會帶來過深刻變革的老牌政客,也是一個對亞洲地區國傢具有政治影響力的重量級人物。隨着馬哈迪的上台執政給馬來西亞國內政局帶來驚天變化,周邊國家也對未來與馬來西亞的關係重新整合做出種種估測。

92歲高齡的政治強人馬哈迪.穆罕默德(Dr. Mahathir Mohamad)出任總理
92歲高齡的政治強人馬哈迪.穆罕默德(Dr. Mahathir Mohamad)出任總理 REUTERS/Lai Seng Sin
廣告

泰國觀察評論稱,馬哈迪是曾經執掌馬來西亞政權長達22年的前總理,其所取得的政治成就不僅在馬來西亞國內無人可及,而且他的政治思想和領導策略,對周邊國家的政治氛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馬哈迪以獨立而強勢的領導風範著稱,過去一度強硬抵制西方勢力,此次參選期間又以反對中國資金搶佔馬來西亞商機為拉票口號。馬哈迪上台後,外界難免對其重新改寫馬來西亞對外關係史而感到一絲擔憂。

泰國學者阿奈撰文題目“透過馬哈迪看馬來西亞明天”,內容稱,馬哈迪過去治理馬來西亞22年,其政治成果對馬來西亞具有深遠意義,促使國家與社會產生深刻變革,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馬來西亞土著政策(Bumiputera),透過保護馬來人與原住民的利益,鼓勵迅速提高馬來人經濟水平與社會地位,達到與當地華裔和印度裔族群相等的水平,從而成功地打造出一個以馬來人為核心的中產階級社會。當然,該政策以犧牲其它族裔的利益為代價,這在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社會亦因有失公允而飽受詬病。

第二,儘管馬哈迪干預市場機制,控制馬來人以外的所有資金流向,限制當地華裔、印度裔族群和外來資金的發展,但馬來西亞仍在他的領導下成功轉型,由傳統農業國蛻變成一個新興工業國,經濟發展水平超過毗鄰的東盟國家,在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
第三,在1997-2000年金融危機席捲整個亞洲時期,危機發源地泰國貨幣貶值、銀行關門、企業倒閉、失業人口劇增,受到波及的所有東南亞國家蒙受重創。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逆流而上,率先倡導抵制西方潮流,拒絕接受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條件,以強硬姿態堅持貨幣保值政策,帶領馬來西亞渡過難關,國家經濟最終免受太大打擊。相比之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援助的泰國經濟自此一蹶不振,從1997年以來經濟發展水平始終徘徊於2-4%之間,昔日5%的年度經濟發展水平輝煌不再。

馬哈迪晚年把權力交棒給馬來西亞最大執政黨巫統接班人阿杜拉.巴達維(Abdullah Badawi)乃至後來的納吉.阿杜拉薩( Najib Abdul Razak) ,馬哈迪自此遠離權棧,在馬來西亞人民心目中奠定下高大偉岸的政治形象,其個人影響在亞洲地區常被媒體與新加坡一代政治巨人李光耀(Lee Kuan Yew)相提並論。而李光耀已於2015年9月以92歲高齡離世。

馬哈迪是一個務實的政治家,其思想完全不受成見束縛,有時候外界甚至驚訝他竟能如此“嬗變”。在納吉時代,馬來西亞的社會民主體制受到干擾,納吉利益集團忽視人民利益,一意孤行,同時想方設法排除異己、鉗制媒體、打擊反對派,此刻馬哈迪決定跟昔日政治宿敵安華.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握手言歡,聯袂作戰。一舉擊敗掌握強大政府資源的執政黨派國民陣線,促使維繫了半個多世紀的馬來西亞政局徹底變天。儘管安華如今仍因雞姦罪名成立而被判在監獄服刑,馬哈迪表示將在執政兩年後向王室請柬赦免安華。在安華的支持者眼裡,安華跟身邊男親信發生性關係純屬子虛烏有的政治攻擊事件。  

馬哈迪執政雷厲風行作風不減當年,贏得選舉勝利後馬上推出了首批內閣執政名單。安華夫人旺阿茲莎(Wan Azizah)榜上有名出任副總理。旺阿茲莎多年來一直在馬哈迪和安華之間協調周旋,在促成兩大政敵聯手推翻納吉的事件上功不可沒。根據馬來西亞最新消息,安華將在最近2、3天內獲釋出獄。不過按照馬來西亞法律規定,除非獲得皇家特赦,否則所有囚犯出獄後五年內不得從政。

透過馬來西亞最新選舉結果,可見92歲的馬哈迪奇蹟般把全國老中青三個年齡層的力量凝結成一個整體。除了馬哈迪、安華的個人魅力外,也體現出前執政黨主席納吉因涉嫌貪腐而被民意所唾棄的大眾效應。馬來西亞消息稱,前任總理納吉與家人打算飛往印尼的計畫泡湯。納吉目前已被當局禁止出境。他的家族未來面臨被肅清貪腐罪行的危機。而納吉領導的前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無疑即將發生巨大改變。

曼谷  江楓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撰稿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