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中國/貿易戰

南早:商界領袖擔心中國和歐盟正走向貿易戰

隨着經濟緊張局勢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歐洲在華頂級商業集團擔心布魯塞爾和北京正處於貿易戰的邊緣。

歐洲 圖片
歐洲 圖片 © 維基百科 照片
廣告

據南華早報今天報道稱,近幾個月來,歐盟委員會發起了一系列日益引人注目的調查,並因中國明顯不願意擴大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或減少對工業補貼而感到沮喪。

最引人注目的調查涉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補貼,將於六月初結束。預計7月份將對進口汽車徵收臨時關稅。

當一方通過提高進口關稅或限制其產品的市場准入來報復另一方的政策時,就會發生貿易戰。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延斯·埃斯凱倫德周四在布魯塞爾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歷史先例,我擔心會遭到報復。”埃斯凱倫德警告說,針鋒相對的交流可能會讓中歐關係陷入“螺旋式下降,這對雙邊貿易來說將是毀滅性的”。

這位丹麥高管表示,他希望局勢的緊迫性能讓雙方回到談判桌前。不過,他對於事情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並不樂觀。

埃斯凱隆德表示,過去歐洲曾遭受過“信譽問題”,中國決策者認為將歐洲市場武器化的威脅並不嚴重。據他說,“我仍然認為,在某些地方,人們有一種感覺,最終歐洲沒有意願推動這些事情,或者也許你可以與一些歐盟成員國交談,他們會進行阻攔干預。”

鐵路、太陽能、風能和技術領域的大量貿易和競爭調查已經證實了這一建議。這些都將阻礙中國企業進入龐大的歐盟市場。

據該報道,這位丹麥高管希望形勢的嚴重性能夠促使中國緊急轉變態度。“我認為歐洲現在正在努力解決可信度問題,”他說。 “這是一種說法,‘你現在最好集中注意力,因為事情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繼續下去了’。”

埃斯凱倫德對“委員會能夠以對中國有意義的方式採取行動”的快速發展表示驚訝。他用烏克蘭戰爭的醞釀進行了類比,當時美國情報部門警告稱,在 2022 年 2 月全面入侵之前,俄羅斯軍隊在邊境擴散。

“你可以看到邊境上的這些行動,但你還沒有真正按下按鈕……媒體讓我們充分了解部隊的調動,”他說。

“我們擔心可能發生的是,這些事件會自行發展,並成為一種自我強化的厄運循環。我認為我們需要認真對待這種情況發生的風險。”

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歐洲和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的避雷針。

歐洲人認為,中國的補貼導致高科技和綠色產品生產過剩,而中國國內需求不足以吸收這些產品。然後貨物以較低的成本出口,相對開放的歐盟經濟是合乎邏輯的目的地。

儘管一些人歡迎廉價商品的湧入以幫助歐洲的綠色轉型,但官員們擔心它們可能會削弱當地供應商的利益,並使他們破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在法國表示,“中國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埃斯凱倫德警告說,必須認真對待這些擔憂,重要的討論不應迷失在語義中。

埃斯凱倫德說,“我們可以看到經濟中正在發生的所有這些事情,包括庫存增加、利用率低、通貨緊縮壓力、利潤侵蝕、市場份額損失等等。” 他指出,這些都是通常與產能過剩相關的事情。“但這也可能是國內需求低迷造成的。

該商會最新的會員調查發現,對中國的信心處於歷史最低點,46%的企業認為產能過剩是一個問題。商會負責人認為問題可能會變得更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