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吉美博物館蔣瓊耳裝置藝術展:紅妝曼舞中國年

2024年4月27日,中國設計師蔣瓊耳的大型裝置藝術展“時間的容器”在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啟動。這座有着百餘年歷史的建築隨之舊貌換新顏:外牆披掛着紅紗,一扇扇窗口儼然紅色佛龕,掩映着姿態各異的十二神獸。自高空俯瞰,原本淹沒於巴黎市區擁擠的灰色屋頂中的吉美博物館如今在紅紗掩映下脫穎而出。

2024年4月27日,中國設計師蔣瓊耳的大型裝置作品“時間的容器”在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圖為博物館外牆上的12神獸雕塑。
2024年4月27日,中國設計師蔣瓊耳的大型裝置作品“時間的容器”在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圖為博物館外牆上的12神獸雕塑。 © Musée Guimet/Frédéric Berthet
廣告

“時間的容器”將吉美博物館建築本身作為這次大型裝置藝術的重要依託,以中國紅為主色調,以蔣瓊耳為此次展覽根據中國傳統文化演繹出的十二神獸為核心,結合莫高窟、龍門等石窟藝術的傳統表現形式,也藉助現代科技,穿越古今,跨越中西文化,展現藝術家心中的當代價值觀。

將博物館建築本身作為藝術創作的依託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吉美博物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還不曾有過如此張揚的外觀改變。館長Yannick LINTZ介紹了這次裝置設計的想法:

Y.LINTZ:“我常對我的團隊說要讓吉美博物館活起來。要讓吉美博物館有更大的能見度,因為人們都不知道,巴黎耶拿廣場上有歐洲最大的一座亞洲藝術博物館。而且建築本身看上去相當沉悶。 我在2022年11月接任吉美博物館館長以來,這一直在琢磨會有怎樣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逐漸成型了。如果要2024年全年主辦中國年,我認為絕對應該嘗試與一位中國藝術家合作,改變外觀,讓它活躍起來。那就必須找到這位藝術家。很巧,我在10個月前遇到了蔣瓊耳。我同她談論我的想法,我發現她立刻就興奮起來,而且她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承擔這項設計,不僅必須有建築設計意識,還必須懂得如何在歷史建築上創造出動感。” 

Y.LINTZ: “這些裝置的標題取名“時間的容器 ”(Gardiens du temps,時間的守護者)。我認為這正是吉美博物館的核心使命。博物館就是時間的守護者。我們保存着有千年歷史的作品,有時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同時,我們又身處21世紀,我們肩負着保護、弘揚和傳播亞洲文化遺產的責任。我們無法想象有比這更美好的標題來慶祝中國年。”  

蔣瓊耳將這次裝置設計分五個部分。除博物館外觀的“民胞物與”之外,展館入口接待大廳的石柱也披掛上紅色,深淺不同的色調,給這些石柱支撐的大廳帶來一種紅色動感。在展館一樓的藏書閣的裝置設計取名“12呼喚”。12尊青銅神獸在中心圍圈而立,在燈光變幻中,似彼此密談私語,又似對身邊的千年雕塑輕聲呼喚。輕柔的音樂間或傳出中法英三種語言誦讀的12神獸所代表的寓意:本真、博愛、共融、和平、平等、善良、時間、探索、勇敢、自然、智慧、自由。

展館穹頂之下,是五千塊雲南普洱茶磚作為牆壁的“內觀洞穴”。投射在穹頂的影像呈現出人間四季,地面中央是以來自法國古老城堡的石子組成的石頭花園。參觀者可以在這裡欣賞茶道,品茗茶香,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在茶磚、茶湯的芬芳中,在舒適而且有隔音特效的紅色沙發上,遠離世間嘈雜,冥想沉思。

“時間的容器”裝置的第五部分“AI女書2024/勇敢”尚未完成安裝。它將設置在博物館的露天花園。5月底6月初,一張巨大的網將在天台上方鋪展看來,以金屬絲綉織古老的女書文字,記錄與60位當代女性的對話。

這次大型裝置設計融合了眾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既定格於時代的記錄,也演繹出時間的流動。整個作品動與靜結合,熱烈與冥思交錯,表達其設計者對世界同根同源的感悟,也與博物館3月6日至6月17日的曾海文畫作回顧展遙相呼應,展現兩個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在中法文化交融中的實踐。

“時間的容器”大型裝置展是2024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年”活動的重頭戲。也是中法建交60周年的文化活動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5月7日到訪巴黎。

十年前,蔣瓊耳曾當選中法建交“50年50人”。此後十年間,法中關係以及中國與西方整體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吉美博物館2024中國年活動將持續到2025春節前。除目前進行中的“曾海文作品回顧展”和蔣瓊耳大型裝置藝術“時間的容器”外,還會自6月10起啟動大型中國單色釉瓷器展,之後還會有“中國明代金器特展”和“唐代都城長安主題特展”。展覽期間,也會有各種其它形式的文藝活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