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一帶一路」輸出威權主義 議員專家促美國發展替代方案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全球“一帶一路”倡議(BRI)已逾十年,這項計畫為中國確立了在全球發展進程中可與美國及世界銀行匹敵的地位,儘管北京從中獲得巨大影響力,但也面臨諸多挑戰、爭議不斷。

美國國會
美國國會 REUTERS
廣告

新上任的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在主持首場聽證會時說,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為了擴大中共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利用投資資金來踐踏合作的國家,並獲得控制和影響力來主導關鍵供應鏈。他認為各國迫切希望找到一個替代方案,因此美國政府要直接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向這些參與國提出更好的解決策略。

穆勒納爾:“對於中共來說,發展融資是削弱美國影響力、挑戰美國利益,和將世界各國置於其威權統治之下的武器。任何關於一帶一路倡議、關於利他主義投資的建議都是謊言。中國共產黨對建設基礎設施、與鄰國發展友誼不感興趣,它想要戰略控制,以犧牲美國和自由主義價值觀為代價。”

出席聽證會的雷根總統基金會執行長楚里歐(David Trulio)表示,美國必須與其盟國和夥伴合作,譬如成立跨機構團隊整合經濟、貿易、出口信貸等多方面,藉以發揮優勢,提供與中國政府價值觀不同的替代方案,給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政府透過一帶一路倡議,主要以貸款形式向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撥付了近1萬億美元,用於建設發電廠、道路、機場、電信網路和其他基礎設施。憑藉資金和基建專長,中國成功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東歐和南歐的部分國家建立合作,不過卻陸續傳出承諾跳票,當地爆發貪污醜聞、違反勞權、環境破壞和公眾抗議,貧困國家的債務也達到難以承受的水平。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朗德(Daniel Runde)認為,美國必須成為更好的基礎設施投資夥伴,提出一個替代解決方案,而不是單單要求發展中國家停止與中國政府合作。專研軟實力的他告訴在場議員,可通過國會授權相關投資法案或私營部門提

供資金,藉由政府各機構單位與盟友、國際機構、地方組織、私營企業合作,來擴大美國影響力,“把中國趕出發展中國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