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旅遊

對港觀感轉差致日人游港人次大減 歐美客減現勢頭

香港特首李家超日前向京官聲稱會「繼續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角色,但官方數據顯示,香港頭十個月的訪港旅客人次只及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一半左右,當中,日本旅客訪港人數更跌至只及2019年全年的37.8%。日本駐港領事官員解釋,這與香港物價高昂和日人對反修例運動後的香港觀感轉差有關。

香港
香港 REUTERS/Bobby
廣告

香港跟隨中國於今年初撤銷所有防疫措施丶全面通關後,港人往外地跑的報複式旅遊,日本是主要目的地,今年頭十個月,便有166.28萬人次港人訪日,已達2019年同期的九成,亦相當於2019年全年的72.6%;當中,分別有兩成多港人已是第二次或第三次訪日。有關情況,令香港成為繼韓國丶台灣丶中國內地和美國以外的日本第五大旅客來源。另外,港人在日的人均消費額頭三季更達到 22.3萬日元,較2019年全年的人均消費額增加45%。

相反,日本人來港的興緻卻日趨冷淡。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的最新數據,今年頭十個月,日人訪港人次只有25萬,不及2019年全年的三成八;而當地主要旅行社H.I.S.的統計,曾在「日人新年十大外游地點」榜上排名第五的香港,今年繼續跌出「十大」,儘管上榜的亞洲城市有六個。調查顯示,「十大」首位是南韓首爾,次位為台北,美國檀香山排第三;第十位則是法國巴黎。

根據日本領事館提供的資料,香港在H.I.S.2018年底發表的同一調查,香港排名已跌到第七位;2019年底時,可能因為已發生反修例風波,香港已跌出「十大」;其後疫情限制,香港未曾重入「十大」。

日本駐港總領事岡田健一昨(20日)向獲邀傳媒透露有關數據後指出,日人減少訪港,除因香港物價非常昂貴,亦與2019年社會事件後,歐美和日本媒體對香港的報道使日人對港印象變差有關。他直指,2019年前,日本人認為香港跟中國內地很不同,但現在覺得差不多,更有朋友問他,來港是否不能上網。

出席同一場合的日本國家旅遊局香港辦事處事務所長小沼英悟亦舉例稱,有日本人向他查詢香港社會是否仍然不穩定,更有人查問,來港會否被捕。

自《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曾發生數起令日人警惕的先例,包括日本記者不能入境香港丶留日期間發表言論的港女在回港後被控煽動罪成丶深受日人喜愛丶並奉為「香港民主女神」的社運人士周庭被迫棄保潛逃加拿大。

台美澳客減 東南亞人次增

事實上,未能「復常」的,不單是日本遊客,是整個旅遊業。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今年頭十個月的訪港旅官人次有2678萬,較去年同期急升80倍,但只及2019年同期的 53.5%。

不變的是,中國內地旅客繼續是香港頭號客源。旅發局數據顯示,今年頭十個月的中國客接近 2139萬人次,占同期訪港旅客人次的 79.9%,較2019年全年中國遊客佔比78%有所上升。但若以實質人數論,今年頭十個月的訪港人次只及2019年全年人次的一半。

除中國外,以今年頭十個月計算,訪港旅官人數最多的,依次是澳門(99萬)丶台灣(61.6萬)丶菲律賓(54.6萬)丶美國(44.5萬)丶泰國(33萬)丶新加坡(27萬)丶南韓(26.7萬)丶日本(25萬)及印尼(18萬)。

與2019年全年相比,台灣和美國各跌一位,日本跌四位丶南韓下跌兩位,而澳洲更跌出十大。由此可見,西方或親西方國家的人民減少來港的趨勢已經出現,港府的Happy Hong Kong等大型活動可能只吸引短途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