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太空開發:中美是否正走向合作?

發表時間:

首屆國際太空探索論壇1月10日在華盛頓落下帷幕。32個國家參加了這次為期兩天的會議活動。這次會議活動終於得以舉行應該說預示國際社會在謀求太空探索領域合作的道路上邁出了值得慶幸的一步,而近年來獨自發展太空科技的中國也應邀參加會議,更顯示出一種積極的信號。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國際太空探索論壇在歐洲聯盟和歐洲航天局的推動下於2011年在羅馬宣告成立,希望日益推進的太空開發能夠擺脫昔日的競爭邏輯,走向國際合作。

太空開發始終被看作是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美俄兩國間自冷戰時期開始的競爭一直是太空開發領域的主旋律。但隨着冷戰的結束,新興國家的崛起在改變世界力量對比格局的同時,也正衝擊太空領域的競爭格局。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應當說是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開發努力。去年12月,中國的“玉兔”月球車登陸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而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宣布,計畫在未來10年內建成自己的太空空間站。

與此同時,韓國首次獨立將衛星送入軌道,印度火星探測器成功着陸,伊朗宣布其航天器成功將一隻猴子送入太空,拉美國家也藉助中國和俄羅斯的力量,涉足太空探索領域;歐洲航天局則在去年成功將“蓋亞”天文台送入太空,希望能在未來5年繪製出最全面最詳細的銀河系三維地圖。如果說冷戰拖垮了蘇聯,也使其太空開發一度陷入困境的話,索契奧運火炬去年11月成功漫步太空也凸現出俄羅斯不會在這一領域自甘落後;而此時,美國因資金捉襟見肘而不得不降低其太空開發的目標。人類在地球上的競爭正日益走向遙遠的太空,在競爭中合作也因此而成為必然。

國際太空開發合作應該說並非開始於剛剛在華盛頓結束的國際太空探索論壇。自1998年啟動建設的國際空間站應該是國際合作的典型嘗試。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以及多個歐洲國家在內的16個國家參與合作。目前的空間站已經重419噸,長100米,可居住面積相對於一架波音747飛機。這個空間站原本預計在2016年停止運作,但其使命一延再延。就在國際太空探索論壇部長級會議開幕的前夕,美國航天局宣布再將其壽命延長4年,直到2024年。

不過,近年來在太空開發領域異軍突起的中國,不在這個國際空間站的16個合作國家之列。其中原因應該說主要來自中美兩國間競爭與某種不信任,為了避免中國獲取太空技術,美國航天局至今仍不被允許與中國開展任何合作。

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應邀參加這次在華盛頓舉行的論壇活動應該是首屆國際太空探索論壇部長級會議傳達出的另一個積極的信號。而且,會議期間,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就國際合作表達出開放的立場。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致詞時表示,各國政府必須以合作代替競爭,在空間探索上掌握機會,共同迎接挑戰。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則表示,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進行合作。他指出,美國在這方面技術領先,中國願意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合作。

法國航天局局長勒加爾注意到了中美兩國在太空合作問題上的立場變化。他向法新社表示,中方呼籲太空合作,顯示其立場有所改變;而美國的立場也很明確。他介紹說,論壇活動與會各國都表達了要全方位接觸合作的意願,而且,中國參加會議的代表團陣容強大。勒加爾認為,未來三年的最大問題是中國是否和如何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曾在美國航天局工作的一名專家向法新社表示,所有跡象都顯示中國不想獨自繼續其太空開發、希望與他國合作的意願。他還注意到,中國有意加入國際太空探索協調小組,而美國航天局也是這個小組的成員。

中美兩國是否能走出以往的不信任,而最終走向合作尚有待關注。就中方而言,中國已經公開邀請其他國家參加中國空間站建設項目。但是,這項邀請也顯示中國無意放棄自己的探索努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