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光

巴黎羅丹博物館 羅丹與卡密兒

發表時間:

羅丹博物館是一處知名旅遊勝地,也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遺跡。自創立以來,羅丹博物館吸引眾多遊客。羅丹博物館、附屬建築以及花園風格獨特,這裡也是了解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和當時法國生活,社會風情的好去處。

羅丹雕塑《吻》
羅丹雕塑《吻》 羅丹博物館
廣告

羅丹博物館建築風格屬於巴黎少有,保存完整的洛可可式建築。羅丹博物館和公園佔地面積大約3公頃,每年吸引超過70萬人次,倍受遊客歡迎。

2005年下旬,建築師皮埃爾•劉易斯•法洛熙(Pierre Louis Faloci)完成了教堂建築的大規模翻新工程,使得這個19世紀的古老建築得以重新開放。翻修一新的羅丹博物館包括臨時展覽大廳、演播廳、商店、接待大廳、辦公室等。而且羅丹博物館自2006年起,重新定期推出現代和當代雕塑的展覽。

在這裡遊覽看到如《地獄門》等羅丹著名雕塑,也讓人聯想起羅丹與女學生卡密兒之間的戀情,展示兩位藝術家在藝術上的才華。

羅丹與卡密兒

1988年上映的電影《羅丹與卡蜜兒》,主要以卡蜜兒的故事為主軸,講述這位19世紀末法國女性雕塑藝術家,傳奇而且且悲劇的一生,講述卡密兒與羅丹的愛戀。世人的印象中,卡蜜兒扮演擁有“現代雕塑之父”美譽羅丹藝術靈感和情婦的角色。

雖然在卡蜜兒去世後,這位女性藝術家逐漸為世人所遺忘,沉寂近一個世紀後,從1980年代起,出現不同的解讀與看法。而且在1984年在巴黎羅丹美術館展出,同時分析她與羅丹之間的藝術共生關係,重新展示她的特有的藝術才華與成就。

大家知道,羅丹與卡密兒不對等的情感及藝術共生關係從1883持續到1893年。

1883年19歲的卡蜜兒與43歲的羅丹相遇,卡蜜兒跟隨羅丹學習藝術,進入羅丹工作室學習,兩人之間也開始藝術與愛情互相結合與共生關係。

當時的羅丹在雕塑界已負盛名,接受官方大型定製作品,他忙忙碌碌,但是感到藝術靈感似乎陷入枯竭。但是,當他遇見卡蜜兒,她出眾創作才華和美貌讓羅丹着迷。

卡蜜兒在1884年的青銅胸像作品《年輕羅馬人》(Young Roman),這件作品顯現出她已經成熟穩健的雕塑技巧,古典的造型,展示人物內在情感的特色。

與此同時,從1883到1990年間,羅丹的作品中出現細膩的肉體及靈敏的官能性,雕塑造型中有交纏的肢體,讓人感到皮膚的質地,眼中只有彼此的成對男女。這個時期羅丹作品的特色,也反讓人感到卡蜜兒的存在。顯示卡密兒為羅丹帶來藝術靈感。

而且,卡蜜兒的藝術天賦,改變了羅丹對女人的看法,隨後羅丹創作進入巔峰期,使他的雕塑風格更多抒情。現在看到的流傳後世知名的作品:《吻》《永恆的春天》《永恆的偶像》等,這些作品也見證兩人的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