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歷史被明鏡照出什麼樣的原形

發表時間:

當代世界,光是書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民眾接受信息的渠道已經極大地擴展。有鑒於此,明鏡集團開始大力發展網絡電視和廣播,“歷史明鏡”電視節目就是其產品中的一類。這次經“明鏡書刊”節目,我們請明鏡集團總主筆、“歷史明鏡”電視節目主持人高伐林來介紹。 

《歷史明鏡》電視節目片頭
《歷史明鏡》電視節目片頭 圖源:明鏡
廣告

法廣:高伐林先生,以前我們這個“明鏡書刊”節目都是請你們介紹明鏡出版的書籍和雜誌,但最近幾個月來,你們介紹明鏡電視節目越來越多了?

高伐林:是的。我們從去年11月起,正式上馬明鏡電視節目,不到半年,已經有了多個分台、多個頻道、多個專欄,每天都在製作獨家的電視節目,通過明鏡旗下的多家網站播出,也通過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傳播。有些節目,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我們看來,這其實還是“明鏡書刊”,是擴展了的“明鏡書刊”  是有聲的、有形的、立體的明鏡書刊。明鏡電視節目與傳統的明鏡書刊緊密結合:有的,是根據書刊文字的基礎,製做成電視節目;有的是製作播出了電視節目之後,再整理成文字,刊登在雜誌上,或者集結成書。

法廣:“歷史明鏡”電視節目是個什麼樣的節目呢?

高伐林:這個節目,顧名思義,就是講歷史,重點是中國近代史  請一些對重大歷史事件、重大問題有研究的學者專家,或者親歷者、知情人,上電視屏幕,我們基本上是用直播的形式,嘉賓可以直接對觀眾原原本本、不加剪裁地講述他們探索、思考的成果。現在這個節目正在逐步走向規範化,每個星期至少播出一期,每個星期一的下午,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直播。

法廣:與現實問題相比,歷史話題是不是具有同樣很強的敏感性呢?

高伐林:對中國人來說,確實如此。中國百年史沒有哪一段沒有謊言或者“黑洞”,先後執政的權力者設立了各種禁區,讓人們動輒得咎。前不久北京“兩會”通過了民法總則,其中臨時增加了一個第185條:“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與文革時代臭名昭著的“公安六條”相比,用詞雖有不同,實質一脈相承,既違反了平等原則,也侵犯了自由權利。在這次會上,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將去年的“狼牙山五壯士”侵權案作為法院工作的一項成果津津樂道,更是開了一個惡例。正如英國作家奧威爾在其不朽作品《1984年》中所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未來;而誰掌握了現在,誰就掌握了歷史。”我們“歷史明鏡”節目,由此也就被賦予了反壟斷的意義。當然,對其他人出於各種原因散布謠言或不實之詞,我們也要澄清。

法廣:你們這個節目涉及了哪些話題呢?

高伐林:迄今為止,已經做了26期,雖然還是剛剛起步,但已經初步顯示了話題的廣泛性。例如,我們請宋永毅教授、喬晞華博士講述五十年以來文革研究的爭論話題,請丁凱文講述林彪、周恩來、黃永勝等人的關係,請口述歷史工作者依娃介紹大饑荒倖存者,尤其是逃荒婦女兒童對毛澤東時代的血淚回憶,請美國華人學者馮勝平敘述對紅軍草地密電、毛澤東如何壓服張國燾、以及紅軍西路軍全軍覆沒原因的分析……改革開放也已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有相當一部分節目講述鄧小平時代,例如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學生社團刊物、八十年代如何樹立青年標兵張海迪,等等。在我們邀請的嘉賓中,名人之後是個很受關注的群體,我們請這些人來講自己所知道的前輩。

法廣:請名人之後來講前輩,可能有人質疑:他們會不會“為尊者諱、為親者諱”?

高伐林:我不太擔心這方面的問題。由於血緣,由於親情,他們確實難免有局限。但是他們又擁有特殊的條件,可以披露一般人很難知曉的情況。我們的節目,只是給大家提供一種新的側面,而並非給大家一個權威結論。動手術要用無影燈,用不同角度的多盞燈來消除陰影,我們的節目就是要起到“無影燈效應”,越多元化越好,從各種角度來觀察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才能減少死角,消除成見。我們請來著名作家蕭軍的兒子蕭燕,講述他父親相隔二十年遭受的兩次摧毀性批鬥,請來國軍中將高桂滋的兒子高斌,講述兩代人經歷的真實的抗日戰爭,請來汪精衛的外孫女何重光,講述外祖父如何記錄起草孫中山的遺囑……等等。

法廣:“歷史明鏡”電視節目的社會反響如何?

高伐林:初步得到了觀眾的肯定,每次節目都有一萬到數萬的收看率,觀眾留言絕大多數是熱情鼓勵,也有不少人指出不足、提出建議,還有不少網友對節目涉及的話題展開了討論。讓我不無意外的是,學者都非常支持這種形式,幾十期做下來,邀請哪位嘉賓上節目,他們都欣然同意,沒有一位推辭的。這讓我很受鼓舞。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