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破解香港房屋死結,呼喚新加坡模式

發表時間: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破解香港房屋死結,呼喚新加坡模式。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二十萬人需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成為香港之恥。要解開香港房屋死結,須參考新加坡模式:將房屋市場畫分為公營「組屋」與私營房屋「雙軌」,組屋限公民購買,價格低廉,並可用公積金存款購買,人人可負擔,塑造民眾歸屬感。要實踐「居住正義」,新任特首林鄭月娥需有強大企圖心與執行力。

廣告

香港房地產價格飆升引發了不少問題,但有哪些人是受益者呢?

香港房地產價格在過去幾年一路攀升,更第七度登上全球最難置產城市排行榜首位。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零八年至今香港私人樓宇平均售價的增幅超過一倍。在房價高至大學生二十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之際,估計香港有約一半人口,也就是三百萬人左右是「有屋者」,享受樓價飆升的巨大利益與快樂。另下,房地產商和香港政府也是香港高房貣政策下的既得利益者。

香港政府從高房價政策下獲得哪些好處呢?

香港政府主要收入來源都是與地產有關,根據政府資料,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六年賣地的收入有六百零九億港元,佔整體收入百分之十三點五。另外,六百二十七億港元的印花稅收入,也有相當大部分來自地產交易。因此,總計政府收入超過兩成來自地產。估計本年度賣地收益更高達逾千億港元。佔整體收入最大的是利得稅(公司繳交的稅項),政府雖然沒有公布繳交最多利得稅的公司,但估計肯定是香港幾個大地產商。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為什麼能夠如此成功?

推行超過半世紀的組屋政策,是新加坡政府一大德政,在解決人民居住正義的問題上,成為世界政府管理學的重要範例。新加坡八成以上國民居於擁有產權的組屋,成為穩定社會的重要政策。組屋由政府本身主導,可以在價格方面較謹慎地將民眾的支付能力納入考慮。因為不以利潤主導,新加坡公共房屋的興建也可以根據民眾收入,制定長時間的還款辦法。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週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週刊還報道:最近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建交的巴拿馬,現有二十萬華人居住。早在一百七十三年前,已有華人踏上巴拿馬土地。華人在兩洋鐵路和巴拿馬運河的建設中奉獻血汗和生命,歷經歧視,曾被迫改名換姓、資產被沒收,至今巴拿馬總統仍未道歉。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