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劉曉波——溫和的中國民主烈士

發表時間: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公休日,只有《解放報》和《費加羅報》出版紙板報紙。國慶節活動引出的對法國國防預算是增勢減爭論以及美國總統作為特邀嘉賓出席閱兵典禮引發的爭議是各全國性媒體重點關注的話題。但無論是報紙還是全國性報刊的網絡版都沒有忽視中國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去世的消息。

廣告

《費加羅報》報道文章將劉曉波稱作是“溫和的中國民主烈士”,指出,北京聽任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這位中國最著名的異議人士在囚禁中死亡,這是自納粹政權以來的首次。文章以劉曉波在獄中寫給妻子劉霞的情詩開篇,指出,劉霞是劉曉波面對牢獄的最後一道防線。劉霞,這位在1996年,他還在牢獄中時與他結婚的妻子是他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與外部世界的唯一聯繫。這位知識分子被中國政權看作是國內頭號敵人。這使他失去了從一個被1989年的抗議活動嚇壞了的政權任何獲得寬大的可能。直到最後,北京都沒有放鬆對這位垂危的中國民主使者的控制。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變成了政權、家人以及西方國家之間的一場較量。國際特赦組織東亞事務負責人林偉指出,劉曉波象徵著一黨政權下的中國所代表的意識形態牢籠。文章寫道,劉曉波的作為,以及他對低頭就範的拒絕使他在紅色審判者眼中承載在了一切罪責:自由思想,有文化、受西方哲學影響、天安門運動老將等等,最重要的是他要求在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實行民主改革。這項罪責讓他付出了自由的代價。他參與了《零八憲章》的起草,招致國安部門的上門,將他帶到一個秘密地點。為了既壓制抗議之聲又不在北京奧運剛剛結束的國際社會引起波瀾,政權曾以各種威脅,逼迫所有零八憲章起草者反悔,但北京異議人士胡佳向費加羅報記者表示,但劉曉波頂住了壓力,沒有讓步,他雖然不是唯一起草人,但他一人擔當起了所有責任。

“劉曉波,直到生命最後仍被關押的自由使者”。這是《解放報》文章的標題。文章寫道,那張空椅子將永遠空着。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他正因為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在監獄服刑。諾委會在頒獎儀式上設立了一張空椅子,人們當時想,這可以幫助他獲得釋放。但本周四,61歲的他因肝癌而死。當局只是在最後時刻才將他從牢房轉入受到嚴密監控的醫院病房。這位詩人、評論作家和文學批評家一直認為,公民社會可以利用法律工具,掙脫開中共強加在這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民頭上的鐵幕。

連日來發表文章關注劉曉波命運的《十字架報》網絡版的報道標題上寫着:中國異議詩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去世。文章寫道,這位61歲的作家和詩人曾是1989年的天安門運動的領頭人物及共產政權的死敵。那些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個很樸實的人,很有尊嚴,對自己的為之奮鬥的理想深信不疑。文章寫道,他平靜輕柔的語氣與言詞之力量形成鮮明的反差。劉曉波在2007年剛剛告別近4年的囚禁生活之後接受採訪,表示,他相信在一個獨裁體制下,要想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必須誠實,必須為人權、為言論自由而奮鬥。他當時補充說:坐牢也是這場奮鬥的一部分。文章介紹說,劉曉波常常提起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俄羅斯物理學家薩哈洛夫,視薩哈洛夫為抵抗政治體制壓迫的榜樣。2002年,劉曉波曾在一次與美國某電視台的採訪中表示:倘若中國也有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異見人士,那對於政權來說將會是一個大難題,因為政權不可能永遠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關在監獄裡。文章寫道,在1989年許多異議人士逃往國外的時候毅然返回中國的劉曉波那時想象着中國會面對世界展示出人性。文章簡單回顧了劉曉波在1989年以後的試圖推動民主的努力,指出,2009年他因參與起草《零八憲章》而被判刑時,國際人權組織、美國和歐盟都曾發出譴責。然而北京從未向壓力讓步,以致直到最後也沒有允許他出國治病。

《巴黎人報》網絡版的文章側重國際社會的批評以及中國政府的反駁。文章指出,在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關押8年多後,這位作家和教師成為自德國和平主義人士奧西茨基之後第一位死於囚禁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文章綜述了挪威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美國、歐盟以及法、德、英等國政府、還有中國國內民主人士的批評,指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以及官方媒體均做出反駁。而周四晚,劉曉波治療組醫生在瀋陽召開記者會,他們表示,他們曾盡全力救治,但外國醫生前來會診並要求他出國治療後,劉曉波病情急轉直下。國際特赦組織香港研究院潘嘉偉向該報表時,他目前對劉曉波妻子劉霞的命運十分擔心。劉曉波夫婦在美國的律師(Jared Genser)則認為,北京方面將很難繼續沒有任何指控地關押詩人劉霞。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