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看2018年中俄關係走勢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2018年中俄關係將如何演變?有哪些看點?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說,俄總統普京去年12月在年度記者會上對中俄兩國關係做出了最準確的評述。 普京說:“俄羅斯對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具有全國性共識,並且無論選舉結果如何,中俄在未來的長期歷史階段中都將是戰略夥伴。”

廣告

專家認為,2018年中俄兩國將在主要全球問題上保持一致立場,其中包括朝鮮危機和敘利亞衝突的解決。 俄羅斯戰略研究所亞洲和亞太中心主任表示:“2017年中俄兩國提出了‘雙暫停’的聯合倡議。該立場是建設性的,是至今唯一有望實現朝鮮危機和平解決的倡議。”專家指出:“在特朗普宣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俄羅斯和中國被稱為是對華盛頓構成嚴峻挑戰的國家。這意味着,美國將對我們兩國和那些我們感興趣的地區制定相應的戰略。” 他強調,美國將試圖阻止中俄兩國在這些地區鞏固地位。然而,該因素只會有助於中俄關係的加強。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前11個月,中俄貿易額較去年增長了21.8%,達760.6億美元。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部主任馬斯洛夫表示:“應當指出,我們的貿易額如今意義較小,應該更加關注貿易結構。目前該結構沒有變化,以能源為主。”同時他強調,2018年貿易額可能因俄對華非原料產品出口的增加而增長,其中包括電子平台。他認為,遠東合作也可能成為2018年俄中經貿關係發展的驅動力。目前中國的投資額為40億美元,占該地區總投資額的7%和外國投資總額的85%。專家解釋稱:“該地區中國投資的增加可能來自液化天然氣項目的發展、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超前發展區的發展,以及中國公司積極參與的住房建設。”

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委員會表示,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的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幾乎已經準備就緒,可能將於2018年年初簽署。另外, “世界無國界”旅遊協會執行經理皮亞季哈特卡表示:“俄羅斯旅遊業非常期待2018年團體旅遊免簽協議能因當前條件得到修改。” 報道稱,根據新協議,團體最低人數將降至3人,可能的境內停留時間被延長至21天。 皮亞季哈特卡解釋稱:“隨着電子文件傳遞方式的實行,旅遊公司的工作將簡化。俄遊客可以以小團體的形式免個人簽證前往中國,中國遊客也可以在俄羅斯提供21天療程的療養院休養和治療。”

但也有消息稱,中俄關係表面看越來越好,但在俄羅斯,中國仍被視作主要威脅。許多俄羅斯媒體和地方民眾最近指責中國入侵貝加爾湖,一份有5萬多人的簽名請願信呼籲制止中國人大量購買貝加爾湖畔土地和破壞當地生態。這份呼籲拯救貝加爾湖的請願信說,在伊爾庫茨克州貝加爾湖畔的利斯特維楊克村,當地10%的土地已經由中國人擁有。中國人在那裡大興土木,以興建別墅和為自己建造住房為由,實際開設旅館,接收到貝加爾湖旅遊的中國遊客。

中國與俄羅斯最近幾年舉行了媒體年活動,兩國媒體,特別是官方媒體都已很少報道有關對方的不好新聞。在中國媒體上,更難看到有關俄羅斯的負面報道。但儘管如此,許多俄羅斯媒體,其中包括一些親克里姆林宮媒體仍然關注並大量報道了這次反對中國的請願活動。由親克里姆林宮財閥創辦的帝都電視台說,到貝加爾湖地區旅遊的外國遊客主要以中國人為主,中國人大量購買貝加爾湖畔土地並興建住房後,稍好的結局是中國人把這些建築轉手賣給自己的同胞,不好的結局是中國人開設旅店,從事服務品質很低的灰色旅遊生意。報道引述俄羅斯旅遊界人士的話說,中國正在對俄羅斯實施大規模的經濟擴張,把貝加爾湖介紹成為中國過去的領土,也成為一些中國旅遊公司打廣告和吸引遊客的主要賣點。報道說,中國禁止俄羅斯導遊在中國工作,但中國導遊卻能非法在俄羅斯活動。

來自伊爾庫茨克州和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的國家杜馬議員謝爾蓋-田說,在貝加爾湖畔所發生的事情非常糟糕,未來每年前往貝加爾湖的中國遊客數量可能會達到百萬人,他呼籲官方應該更嚴格監控中國人旅遊貝加爾湖,並制止中國人大量購買貝加爾湖畔土地的行為。他說,巨大的中國就在身旁,俄羅斯的確面臨嚴峻挑戰。

時事評論人士尼科里斯基說,外交上過於依賴中國讓俄羅斯社會中的許多人不滿,中國威脅俄羅斯的聲音以後也會時常出現。他說,與官方媒體的宣傳完全不同,從民間角度看,俄羅斯與中國關係其實並不好。尼科里斯基指出,俄羅斯與中國關係很複雜。儘管中國高官訪俄時沒有遇到抗議活動,但在俄羅斯地方上,反對中國,抗議中國公司經營的各種示威活動卻越來越多,而且地理上這些抗議中國活動範圍非常廣,從遠東西伯利亞到歐洲地區俄羅斯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等地都有抗議活動出現,最新的抗議是民眾不滿中國公司興建水泥廠。 俄羅斯最近幾年的民調都顯示中國被俄羅斯民眾當成最友好國家之一。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同官方媒體的宣傳有關。一旦與中國關係生變,媒體宣傳調門改變,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會立刻改變。

就中俄關係的狀況,《紐約時報》最近刊載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這是“無聲的較量”。正式層面上,中俄稱兩國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俄羅斯向中國提供石油和武器裝備,兩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但是,文章認為,中俄存在戰略衝突。中共的“一帶一路”,“更大的目標是主宰歐亞大陸,這意味着降低俄羅斯的地位,使其成為二線大國。”為了應對中共在歐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2014年,俄羅斯成立了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包括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文章說,中共已在中亞、伊朗和歐洲等擊敗了俄羅斯的競爭。過去十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了中亞最主要的能源操盤手。中共的資金也一直在中亞地區運作,建設電網和交通基礎設施,改變着那裡的景觀,成為“一帶一路”規畫中堅。

中國同德黑蘭簽署能源協議,用中國國有企業發掘伊朗的礦藏,並且派遣大批企業家去往伊朗。中國還加強了同整個歐洲的貿易關係。例如,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也成了新絲綢之路的另一個西方終點,中國還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和捷克共和國等等前蘇聯勢力範圍爭取建立核電站和其他能源基礎設施。文章指出,更深刻的地緣政治現實意味着:“中俄只會是因一時之利結成的盟友”。

中俄兩國共有超過2,600英里的陸地邊界,曾一度兵戎相向。“邊境線的細節是過去十年間才正式商定的”。關於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文章說,19世紀清政府危亡之際,中國把這個地區的一部分割讓給了俄羅斯,剩下的部分在20世紀也割讓了出去。”這裡有豐富的天然氣、石油、木材、鑽石和黃金,卻是俄國政府少有的力量薄弱區域。這裡的俄羅斯族人口估計只有600萬。中國移民正在穩步北上,進入這個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偏遠地帶。文章認為,“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競爭是長期而節制的”。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中俄關係持續深化,也受全球變局的制約。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指出,在國際環境發生劇變的條件下,中俄關係在政治、經濟、安全、人文等領域持續深化,取得了新的進展。但中俄關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影響着國際局勢的變化,也受到中俄各自發展戰略和國際環境的制約。當下的國際關係早已不像是冷戰時期那樣僅僅是單純的地緣政治,經濟融合、人文聯繫、文化接觸、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需求使今天的中美關係與當年的美蘇關係不可同日而語,以結成軍事同盟的方式與美國形成全面的競爭與敵對關係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在經濟方面,兩國在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方面達成了政治共識,並開始就具體路徑和方式進行談判,兩國甚至商討建立“大歐亞經濟合作關係”。但不容忽視的是,無論中俄經濟合作如何密切,鑒於俄羅斯的經濟體量與經濟結構,中俄經濟合作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轉型升級的拉動作用都將是有限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