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鄭繼文談兩岸若飛彈相互攻擊作戰雙方實力評估

發表時間:

台灣1月30日在花蓮進行模擬反擊侵略台灣的實彈軍演。台灣的戰備部隊模擬“共軍”突擊花蓮港地區,奪取重要設施後準備展開大規模進擊。而此前,中國1月4日片面宣布近台灣海峽中線M503航線,從原本的南下改成南北雙向飛行;M503北上航線對台灣甚至擴及到整個東亞的安全問題。外國媒體報導中也指出:中國加強對台灣施壓的力度。本台(RFI)本次中華世界請《亞太防務》總編輯鄭繼文先生為大家點評台海兩岸目前的軍事動態。

台灣導彈突擊艇
台灣導彈突擊艇 網絡照片
廣告

法廣:中國在啟用M503北上航線的同日,駐紮在青島的中國航母遼寧號南下,穿越台灣海峽赴南海訓練,對台灣而言不免感受恫嚇意圖。台灣國防部雖未指明軍演是針對中國,但表明要展示保衛台灣海峽安全的決心。北京對台灣似乎愈來愈大地施壓,海峽兩岸是否有軍事衝突的可能?

鄭繼文:就目前現況來講,我認為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和機率還是控制在比較小的可能性里。這是因為雖然兩岸目前因為九二共識的問題形成僵局,但它沒有衍生為更大的危機,乃至於軍事上相互的針對性及相互的軍演,或者相互的軍事行動,有非常明確的相互針對性等等。即使中國航母遼寧號南下通過台灣海峽,12日北上通過台灣海峽,乃至於去年十二月底到今年一月一日之間,相對比較頻率多且繁,增加的這個沿海長航訓練經過台灣東部的空域,但總體來講,這些都是屬於解放軍日常海空軍例行性的操演或常態性的活動。當然,就台灣的角度來說,對這些有感受到很明顯的軍事壓力。但總體來講,它可能更多的是針對美日進行軍事準備,或是相關的一些針對性訓練。對台灣形成的軍事壓力,我認為它是附帶性的。因此在這樣的此時此刻,儘管感覺到兩岸之間在軍事和安全上,未來似乎有逐漸增溫之勢,但衍生為一個可能軍事危機或爆發戰爭的風險,我認為還是比較低的。

 

法廣:此次,台灣軍演出動眼鏡蛇直升機,摧毀花蓮港的敵軍補給車隊。再由機步戰鬥隊的戰車,分進方式攻擊登上陸地的共軍,殲滅花蓮港區多數共軍。一旦真的爆發戰爭,兩岸會是怎麼個打法呢?台灣要怎麼防守?守得住嗎?台南立法委員王定宇說,台灣可以拿飛彈去炸掉三峽大壩,是嗎?這種戰略真的管用嗎?

鄭繼文:首先要說明的是,台灣軍方在花蓮的這個操演是每年在春節之前,大概兩個禮拜左右的例行性軍事操演,操演名稱叫:春節加強戰備。也就是藉由陸海空三軍的一系列實兵操演,讓台灣的整個社會及老百姓感受到,雖然過年的氣氛很濃,大家都要放假,但國軍在保家衛國、防衛台海的部分是沒打折的,一切還是按照上面賦予的任務持續加強訓練和戰備的任務。這次花蓮港反突擊操演,也就是陸軍所實施的操演,其他在當天,還進行了空軍的操演,第二天還有海軍的操演,其實都是春節加強戰備巡弋的一部分。總體來講,我認為這是例行性,而非完全針對大陸方面,更多是針對春節假期,用於安定民心士氣的一個例行性活動。再回到這次陸軍的操演本身,它的想定是針對花蓮港如果遭受解放軍的突擊被佔領,台灣的陸軍和空軍如何實施聯合反擊。它裡面出動了包括機部特遣隊,由M60A3坦克、M113裝甲車,以及自走炮迫車,還有如地空的麻雀防空飛彈,以及空中的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和F16戰機,共同實施一個陸空聯合的反港口突擊的操演。它本身操演的規模還是有限的。因為我在現場採訪,可以說親眼看到這樣的操演。整個操演場地大概就只有3至4個足球場大。其實並不是太大,它主要就是藉一個微縮性的戰場情境的展現了其展示,如果花蓮港受到解放軍的攻擊或突擊佔領時,台灣軍方如何動用陸空軍力進行一個陸空的聯合作戰,把解放軍殲滅。它就是一個示意型的實兵操演。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其動用的兵力並非那麼大。但為何做如此的一個操演,我認為它還是有針對性的。尤其是30日當天早上,是進行陸軍機部特遣隊的一個攻防操演,下午則進行一項空軍的,包括P3C反潛機,還有F16戰機及F5的空軍操演,都是在台灣東部舉行。其實它是有一個大的背景因素,也就是過去兩年來大陸的機艦頻繁的在台灣東方海空域活動,對台灣整個防務來說,以往東部是作為一個大後方,現在這個大後方,大陸的機艦活動愈來愈頻繁,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安全。也因此有必要通過一些操演展現台灣軍方對於防衛台灣東部的能力,和展現一個態勢。也就是,這個操演,這個部分,我認為是很明確的有表態的性質。當然,有民進黨立法委員說,台灣的飛彈是否能打到三峽,或者用什麼單兵的洪水’ ,反坦克火箭擊毀一輛解放軍的坦克等等。我認為這些論述可能更多是政治語言。因為實際上就軍事來說,你如果用飛彈攻擊三峽大壩,一枚飛彈能否破壞三峽大壩,我認為以台灣的飛彈不裝有核彈頭的狀態下,其實這有點天方夜譚。畢竟三峽大壩它本身動用的混泥土,其實當時是破世界紀錄的。我實際去現場看過,它的整個大壩工程非常非常巨大。它整個構築的強度和安全係數其實非常的高。我認為如果是非核彈頭的這種傳統飛彈,僅一枚是絕對不可能發生任何效果,或者幾十枚,上百枚或許能達到這樣的功能。但撇開軍事的意義來看,三峽大壩本身並非一個軍事目標,而是一個民生髮電或是蓄洪的水利設施。如果你台灣貿然動用飛彈進行攻擊,在這個戰爭行為上,是否適用於戰爭規範,或者它會成為一個反人類道德層面的問題。我認為這可以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可能不是按個鈕,發射飛彈那麼簡單的。也因此我個人認為,這樣攻擊三峽大壩的言行,就軍事上現階段來說,不只不可行,而且它存在一些道德和戰爭行為規範上的問題。因此我認為這樣的一個議題基本上是個偽命題,它本身是一個很虛,而不是一個很務實的想法。

法廣:傳聞台灣國防部畫提升雲峰中程飛彈的性能,未來射程可超過2000公里,涵蓋了北京,是嗎?中共方面怎麼反應呢?不緊張嗎?兩岸不久因此更加緊張?台灣方面有說法,若台灣未來500枚以上就可以有效威嚇中國侵犯台灣的作戰節奏,是嗎?

鄭繼文:雲峰中程飛彈是敵對地飛彈,本身是一種攻擊性的武器。當然這樣的武器並非從目前的蔡英文政府才開始研發的,它可能更多是從陳水扁時代歷經馬英九時代,一直到現在的國防計畫。馬英九時代經過一些評估認為,這樣的飛彈是否值得繼續發展或者它在兩岸的軍事均衡上能發揮什麼樣的影響效果,當時是感到質疑。也因此即使保留這計畫,後來還是沒有繼續讓它付諸於量產。當然目前台灣的蔡政府可能在這個思維上有點不一樣,認為雲峰飛彈可能持續要不只是發展,而且要量產,形成一個戰力,來對大陸形成一個中程飛彈的打擊能力。台灣媒體報導,它可以達到2000公里,或許可以達到北京。但我認為,以這樣一個飛彈的射程,由於它並未配備所謂的核彈頭,它採用常規,也就是傳統彈頭,事實上,它本身所能發揮的價值,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我們用一個案例即可證明,向這種遠程攻擊用飛彈,一定要結合核彈頭,才可以具備一定的威懾能力,讓這個飛彈從戰術層級的武器具備了戰略威懾的意義。這就是為何北韓它的彈道飛彈很多,但是唯有發展出核武的核彈頭,裝置飛彈上,它才具備一個核保護自己,也就是威懾美國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何它既是在國際上面臨這麼大的制裁,那麼大的壓力,它還是致意要做,就是如此,它深知至飛彈結合一般彈頭所產生的破壞或威懾能力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結合核彈頭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但台灣是否能發展核武,答案肯定是“不行”…(請上法廣RFI網站搜索點擊收聽本節目完整聲音檔)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