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習近平的“尚武精神”源於毛澤東和鄧小平

發表時間: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執掌軍政大權之後在軍隊推行一系列改革,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中共軍事態勢的分析評論。

習近平2018年4月12日南海閱兵
習近平2018年4月12日南海閱兵 超級蘋果網
廣告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習近平主席今年初視察解放軍中部戰區,雙手端起新式步槍瞄準目標,官媒捕捉在央視‘新聞聯播’中播放。有分析將之與毛澤東1964年在北京西郊射擊場,端起中國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的情景相提並論,認為這是習近平‘尚武精神’的形象表達。”“有分析稱,習近平‘尚武精神’源於毛澤東和鄧小平尚武傳統和軍事哲學思想,即‘以兵止戈’及‘以戰求和’的軍事戰略思維。分析認為,毛澤東和鄧小平各以一場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為中國確立國際地位,也為改革開放奠定和平環境,‘使中國民間“尚武”之風大盛,整個社會充滿着一種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習近平推動以打仗為標準的強軍計畫,要建立與毛、鄧比肩的功業與權威,因此必須‘尚武’備戰,‘以兵止戈’。有人認為,中國大陸未來軍事鬥爭最可能發生在台海兩岸,而不是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東北亞、南海和中印邊境等。因為台灣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日益增大,是決定習近平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成真的關鍵。”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中央軍委舉行二○一八年開訓動員大會,軍委主席習近平發布訓令,要求全軍時刻準備打仗,強化戰鬥意識,抓緊提升作戰能力,適應軍改後的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隨後各部冒着嚴寒迅速進入大練兵。”“中國承平三十多年,解放軍刀槍入庫,絕大部分將軍沒有上過戰場,血性早就泯滅,酒性卻是日日見長,在面對一些突發事件時,更是手足無措。習近平上台之後,以訓代戰,大力撥亂反正,提升軍演的強度、烈度與仿真度,嚴懲軍演造假,不僅提升軍隊的作戰技能,更錘鍊軍人的血性。”“一流軍隊,從來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紮紮實實練出來的,更是通過腥風血雨打出來的。中國要想實現大國崛起,經濟實力增強是基礎,軍事能力提高則是關鍵。如果沒有一支能夠打遍全球的虎狼之師保駕護航,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談何成功?國人在外又有何安全感可言?”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澤遠的評論稱:“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第四代隱身戰機殲-20正式列裝空軍作戰部隊,被輿論稱為‘重磅消息’。中國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在發布這一消息時稱,空軍正向全疆域作戰的現代化戰略性軍種邁進,成為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重要力量。”“‘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10月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軍隊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國看來,目前國際和中國周邊局勢仍是熱點問題不斷,按十九大報告的說法就是‘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比如朝鮮半島危機、‘台獨’勢力坐大、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爭端、南中國海爭議可能再起以及中印邊境很不太平等等。這樣的局勢不僅與中國需要的和平發展環境十分矛盾,也說明中國仍缺乏影響周邊局勢的‘硬實力’,而軍事能力就是‘硬實力’最具體、最集中的體現。中國需要提升其軍事‘硬實力’來有效塑造威懾潛在對手的態勢,進而讓周邊局勢朝着有利於中國的方向演變。”“當然,對於一向強調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中國而言,單靠‘硬實力’影響周邊局勢肯定會產生不少副作用,也可能成為外界指責中國推行‘銳實力’的理由,並不符合中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長遠戰略。中國如何平衡合理地發揮‘硬實力’‘軟實力’以及‘巧實力’,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