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中印欲修好該謝第三者

發表時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定於27日至28日湖北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印兩國的地區角力是否能轉化為“龍象共舞”,仍有待觀察,但特朗普因素無疑是促使習近平向周邊國家示好的背景原因之一。作為崛起大國的中國一直奉行“遠交近攻”的古訓,但特朗普的貿易戰大棒尚未落到北京的頭上,卻已經促使習近平調整政策,突然奮力向日本和印度這兩個大鄰居展示善意。

要聞分析
要聞分析 RFI
廣告

2017年6月中印雙方在洞邊界發生軍事對峙,同年9月,習近平與莫迪在廈門金磚國家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這是兩人的首次會見。當時習近平呼籲中印雙方應“龍象共舞”,而非“龍象惡鬥”。但習近平的這一生動比喻並未開花結果,新德里仍然將在印度洋上出沒頻繁的中國海軍行動視為耀武揚威,中印軍隊每年固定交流演習活動仍被暫停。直到中印聯合宣布雙方領導人會晤消息之前不久,印度媒體才報導:印度最近收到中國提交的正式提案,列舉雙方軍隊今年可以進行增加互信活動的日期,希望恢復中印軍隊每年固定的交流和演習活動。印度媒體引述莫迪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莫迪在武漢將同習近平討論中印邊境爭端議題。

1962年發生邊界戰爭以來的中印兩國關係在1988年印度總理甘地訪華後出現破冰式的突破。甘地當時與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會晤,正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中國和印度重新設定了62年邊界戰爭後的兩國新關係。

對於中印度媒體來說,在中國首都北京之外的地方舉行首腦非正式會晤,可以使雙方可在較輕鬆的工作氛圍中自由交流雙邊棘手議題,避免在首都正式會晤的拘束,同時排除了各自來自國內的不必要政治壓力。

所謂來自國內的政治壓力,主要指的是民主體制下的印度,而不是中國。眾所周知,中國的政治體制實際上並不存在對領導人外交政策上的壓力,而中共19大後確立強人地位的習近平已經掃除了一切黨內可能的競爭者。不過,習近平的“好日子”剛剛開始,就遇到來自美國的經濟和外交壓力。

因此有分析認為:現在是中國有求於印度的時候。這可以從中國外長王毅4月22日會晤印度外長斯瓦拉傑時的表述體會出來。《印度時報》稱,王毅強調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的重要性,此言暗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貿易制裁違反了WTO規則。這個因素可能幫助中印關係走向緩和。在應對特朗普對華貿易懲罰性舉措方面,習近平將尋求莫迪的支援。

 印度媒體普遍認為,武漢習莫會是一次“重啟”(reset),以重新構建和深化兩國互信。但是,中國拒絕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NSG),中國在外交、軍事與經濟層面對巴基斯坦的支持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廣與執行,讓印度對中國多了幾分戒心。雙方在戰略層面依然需要磨合和增信釋疑。

王毅日前再向印度發出邀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打造一個跨越喜馬拉雅山的“中尼印經濟走廊”。在口岸、鐵路、公路、航空、電力、通訊等各個領域逐步推進合作,打造中尼之間立體大通道。據報道:對於中國強勢跨越喜馬拉雅山的舉動,印度一方面憂心忡忡,另一方面無從應對。 莫迪曾經積極回應“中尼印經濟走廊”的建議,但之後中印雙邊關係卻逐漸趨冷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由於涉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拒絕加入,也使中尼印經濟走廊的規畫停滯不前。

中國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則強調: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印度與中國是“通病相憐”的狀態。他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至今還沒訪問過印度;他也要對印度發起貿易調查,雖然美國財政部報告中僅把印度列入了觀察名單。 印度在美國那裡“屢屢碰壁”,會與中國有“同病相憐”之感,與中國改善關係也符合印度的利益。

從中國的視角來看,當下最大的競爭者是美國,特朗普政府貿易戰威脅,迫使中國暫時忘卻對周邊鄰國的歷史恩怨和政經舊賬,理性地向日本印度等鄰國伸出感性橄欖枝,避免落入孤家寡人大國的陷阱,實為上策。

感謝特朗普吧,厲害的中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