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中美兩國確有可能墮入“修昔底德陷阱”

發表時間:

被稱為“史詩級”的中美貿易大戰正式開打,全面對決,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繼續介紹有關中美貿易戰的分析評論。

資料圖片:2017年11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赴中國訪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大會堂會晤。
資料圖片:2017年11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赴中國訪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大會堂會晤。 圖片來源:路透社/Damir Sagolj/File Photo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隨着特朗普政府7月6日‘正式宣戰’,中美貿易摩擦從幾個月來的‘箭在弦上’,變成了掉下來的一隻靴子。對於已經有些‘刺刀見紅’的這場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學界和輿論界的爭論在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展開。”“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的今天,各國之間的貿易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別是中美這兩個超大經濟體之間更是如此。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也會在遙遠的地方捲起狂瀾,這樣的假設在所有人那裡都不再新鮮。具體到這場貿易戰,對於中美兩國各自的影響,很難說誰會重一些,誰會輕一些。貿易戰面前,從來沒有贏家。”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鄧聿文的評論稱:“中國最高領導人對貿易戰的發話,以及中國政府‘認真’部署和美國打一場全面貿易戰,表明中國政府和領導層對貿易戰的定性已經明確,也就是把美國發起貿易戰,看作全面遏制中國最終崛起和復興的第一步。習近平曾表示,現在是最接近中國民族復興的時候,如果因為貿易戰而使這個復興勢頭夭折,不僅領導人的權威會嚴重受損,中共的執政地位或亦將因此而動搖,畢竟兩者的合法性都建立在宣稱能帶領中國復興的基礎上。”“對中國政府而言,這場貿易戰實際是在和美國打一場貿易和經濟戰爭,關乎國運,是一場‘國運保衛戰’。”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李平的社論稱:“中國學者、官媒視中美貿易戰為國運之戰,是認為當今中國最大的危機不是貿易衝突,而是美國公開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以貿易戰發起對中國的全面遏制和打擊,一旦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受挫,不只習近平的權威會受到打擊,中共執政合法性危機也會再爆發。可見,所謂國運之戰的終點指向黨的領導和習近平的權威,”“所謂‘國運之戰’在黨性思維主導下,實質上已變成‘黨運之戰’”。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面對中國內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主張與美國硬碰硬聲浪不斷,北京圈內人士普遍感到迷茫不安。”“從北京最近言行看,高層就中國是否與美國硬碰硬打貿易戰,確實存在保守派與務實派的分歧。一派認為,中國有能力與美國較勁,不惜與美大打一場。另一派則認為,與美國硬碰硬會自食其果,主張對美妥協,並加大對美開放。而習近平的態度與角色極為關鍵。圈內人士說,看來習是在兩派之間搞平衡:一方面口頭上對美國不示弱,高喊以牙還牙;另一方面則一邊積極應和對美商界遊說,一邊下令緊急壓制保守派和黨務大員的民族主義喧囂,宣布進一步開放門戶。這樣既能表面做到不對美國的步步逼近低頭屈服,又可在具體舉措上留有餘地,盡量不擴大戰果而傷害自己太重。這是中國被動應戰美國的必然反應。”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過去數十年來,中美關係格局一向是‘鬥而不破’,然而隨着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這個格局已被推翻,中美關係迎來不穩定新時代。”“不少學者相信‘修昔底德陷阱’,認為新興大國崛起,對現存在大國構成挑戰,雙方難免一戰。中美貿易戰爆發,標誌兩國對抗白熱化,如果此戰只限於經貿領域,當然不會流血,可是倘若美國‘久攻不下’,未能以經貿手段壓制中國,兩國對抗有可能外溢至其他領域。特朗普內閣由鷹派主導,朝野均倡強硬對華,一旦美國對華政策愈走愈偏,加強以外交軍事手段,插手東海、南海乃至台灣問題,為求壓制中國不惜觸碰北京紅線,中美確有可能墮入‘修昔底德陷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