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微言微語

中國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

發表時間:

一篇題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短文本周在《今日頭條》上一經發表就引爆社交平台熱議,短短十幾小時跟帖超兩萬條。 

微言微語
微言微語 @DR
廣告

此文作者吳小平開篇就說:“在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一位網友跟帖道:“吳小平是何方神聖不必認真對待,但他的話卻需要認真對待,很多人認為不必當真,我卻以為不可掉以輕心!在當前不確定的國內外大政治環境下,什麼事都可發生。”

另一個貼文這樣寫道:“此文只不過是揣測聖意罷了。但這種事可做不可說,要做也要按聖上的節奏來。漁網還沒張好就大聲嚷嚷,把魚嚇跑怎麼辦?…上次工商業改造也不是一步到位,先是私企試點建立黨組織,然後於1953對大型企業實行公私合營改造,1955年,農村集體化斷絕了私企與農村的聯繫,1956年,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所謂的合營就是你必須把資產交給國家,政府每年給你5%的利息,但十年後,利息也不給了,本錢也要不回來了,想要也行,拿命來。”

一篇題為《吳小平嗅覺為什麼如此靈敏?》的網文這樣寫道:“在這個新時代,總有些政經觀察人士的嗅覺比常人要靈敏,在關鍵時刻,也總能說出一些主子想說而又沒有說的話。 吳小平的觀察和感慨從何而來,或許他已經感受到馬雲辭職的背後,私企所面臨的壓力和風險。看上去風光無限的馬雲也曾向媒體透露,知道自己的結局,並直言,“中國的企業家沒有好下場” 。對私企的圍剿許多人或許不以為然,如同當年對付地主資本家,人人都站出來圍觀喝釆,但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消滅了地主資本家,每個人的危險也隨之而來,道理很簡單:當社會經濟甚至倫理秩序遭到破壞,反過來也會讓每一個人付出代價。輪迴的鬧劇在中國重複了一遍又一遍,只是中國人不長記性。”

一篇題為《問一問吳小平要試探什麼,挑戰什麼?》的網文這樣寫道:“此文讓人聯想到2014年社科院院長發表的雄文《人民民主專政並不輸理》,主張“階級鬥爭不可熄滅”。令人聯想到2018年1月周新城教授那篇《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的雄文。當時有人評論說,周教授喊一句“消滅私有制”,民間資本就外逃一萬億。 別說“你們想多了”,中國人在經歷了反右、文革、反資產階級自由化 等五六十次政治運動後,每個人的神經細胞都是極其敏感的,一丁點風吹草動都不會放過。”

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日前在一篇題為《改開40年最重要經驗就是鼓勵和保護民營經濟的發展和創新》的文章中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弱化或否定民營經濟或私有經濟作用的言論時有所聞,甚至有人重新喊出消滅私有制的口號。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因為,如何看待私營經濟,實際上就是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經驗,而如何看待改開四十年歷史經驗,本質上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走向何方。 目前,私營企業創造了中國GDP的60%、財政收入的70%、就業的80%。中國最具活力和最具創新力的企業都是私營企業。縱觀四十年神州大地的變化,我們看到一個驚人卻又是意料之中的現象是:越是政府幹預少的產業或地區,它發展的就越好。越是計畫經濟和政府幹預色彩濃厚的地區或產業,它發展的就越差。 深圳和杭州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因為深圳和杭州的計畫經濟色彩最淡,政府管制和官本位意識相對比較弱 。

儘管吳小平的短文在發表不久後被全網刪除,官媒也對他的言論進行了駁斥,但國進民退的現實卻難以被抹殺;根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統計, 截至9月1日,今年已有23起國有企業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 9起交易已原則上獲得通過。

12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通過微博說:“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是消滅私有制,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需要民營經濟的大發展,以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是今天的階段性任務。促進中國商品經濟的繁榮,非公經濟註定要扮演活躍角色。”

可惜,網友從胡主編文字中首先看到的是消滅私有制是共產主義終極目標,及非公經濟只是階段性任務的說辭。

一位微友的跟帖這樣寫道:“1910年春天,當堅決反對同盟會的上海商會領導人集體加入同盟會革命黨(和今天的馬雲奴顏婢膝地向當局示好,卻熱臉貼了冷屁股後 徹底失望,只能黯然壯年退休,有點兒“異曲同工”)的時候,革命和改革的賽跑基本上已成定局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