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香港拾荒老人悲歌,貧富懸殊冠亞洲

發表時間: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香港拾荒老人悲歌,貧富懸殊冠亞洲。香港人均所得位列亞洲前茅,卻有約萬名低收入長者在街頭撿拾紙皮,賺取極微薄的金錢維生。拾荒老人的悲歌,不僅折射香港貧富懸殊尖銳,也暴露香港人缺乏全民退休保障的痛苦。香港政府坐擁巨額儲備,卻長期以「積極不幹預」的市場化思維,拒絕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八九十歲拾荒老人的身形,成為香港恥辱的印記。

香港拾荒老人資料圖片
香港拾荒老人資料圖片 《亞洲周刊》圖片
廣告

專家如何看待香港如此多拾荒老人的問題?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主任黃和平表示,當香港唯一的退休措施就是強積金,而公積金在香港生活成本高的情況下,並不足以安享晚年。他表示,長者在七十歲以後的醫療費用會急升,因此不少長者的積蓄都怕不夠養老,唯有壓低支出,甚至再嚐試工作來維持收入,結果很多就成為拾荒長者。

香港為什麼會出現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的貧富懸殊是財富分配問題,源於香港政府理財思維以及管理模式需要革新,不能再以過去「積極不幹預」的思路進行。香港政府長期以來抱有「積極不幹預」的理財原則,相關不幹預概念由六十年代的財政司司長郭伯偉提出,七十年代末由夏鼎基完善,回歸以後的香港政府,也盡量不增加政府的常額開支,傾向以一次性撥款處理。

專家對紓緩貧富懸殊問題提出哪些建議?
政府委託研究的香港大學教授周永新,提出了「全民老年金改良方案」,政府只需要一筆過注資五百億港元,讓市民年滿七十歲才可以領取、資產不超過五百萬、全年離港不超過九十天等複雜的條件,預計基金可以持續五十年運作,而且本金仍未耗盡。但這項建議並不獲香港政府接納。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朝鮮與韓國峰會突破,對兩岸僵局帶來啟示。韓國人民都嚮往大韓民族統一,不會因為朝鮮政治制度不同而敵視對方,而是跨越意識形態鴻溝,血濃於水,為建立超越歷史恩怨的統一國家而努力。這刺激台海兩岸融合派的興起,要在經濟和文化密切關係的基礎上,發展更多兩岸融合的機緣。為何兩韓可以,兩岸不可以?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