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安倍訪華五大看點

發表時間: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日宣布: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自2011年12月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以來,日本首相時隔約7年正式訪問中國(除參加國際會議之外)。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資料圖片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日本政府也發表了這一消息,並透露安倍26日將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

這次安倍訪華,有五大看點值得關注。

第一,美國9月24日對每年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啟動加征關稅的第三輪制裁,中美貿易戰日益升溫,日本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美國加緊對日本施壓,特朗普政府以計畫對汽車加征高關稅相威脅,要求日本同意與美國進行兩國間自由貿易(FTA)談判,強迫日本把農產品關稅下調至不高於日本與歐盟(EU)簽署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的水平,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10月13日還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向媒體表示,在與日本的新貿易談判中將要求“外彙條款”,防止以政府幹預外彙等競爭性貨幣貶值行為,試圖通過貿易磋商來干預他國外彙政策。
日本深感其壓力,同時對美國市場也漸漸失去信心,有更依賴於中國市場的傾向。同時日本貿易立國的國事受到來自美國的“一國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威脅,為了和美國對抗,日本代替美國充當世界自由貿易的旗手,推動日本與歐盟(EU)簽署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簽署與生效,並正在積極推進日中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進程,試圖建立自由貿易的“世界性規則”與美國抗衡,在推動世界性自由貿易這一點上和中國有共識。
但是美國是日本的同盟國,同時和歐美一起對中國要求外國企業的技術轉讓和侵犯知識產權及採取補貼制度優待本國特定產業深感不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10月12日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有關他訪華的的採訪中,就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和鋼鐵生產過剩問題表示“強烈期待積極應對”,要求中國進行糾正。
因此這次訪華,日中雙方對中美貿易大戰、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及推進自由貿易如何表述十分引人注目。

第二是南海問題。日本在南海和東海問題上聯合歐美及澳大利亞等抗衡中國的海洋活動的立場沒有改變。日本和澳大利亞政府10月10日在悉尼舉行了外長防長磋商(2+2),並在10日下午發表了聯合聲明。以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為背景,聯合聲明表明明年年內實施日本航空自衛隊與澳大利亞空軍的兩國間首次戰機聯合訓練,並不斷加強軍事上的合作。建立準軍事同盟,以制衡中國,9月17,日本海上自衛隊發布消息稱,潛艇“黑潮”號與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等3艘艦船在南海實施了訓練。這次訪華,中國方面也將考問日本在南海問題上如何站隊?如果發表共同聲明,雙方如何闡述南海問題,也是一個看點。

第三是釣魚島問題,目前中國的海警船仍然不斷進入釣魚島水域,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10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在釣魚島海域,已確認有中國方面設置的浮標,已向中國方面提出抗議。而日本航空自衛隊9月28日宣布,1架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和15架日本空自戰機及一架F2戰機構成的戰鬥機群9月27日在東海和日本海上空展開聯合訓練。這是日本首次透露在釣魚島所在的東海空域與B-52展開訓練。
釣魚島問題仍然是日中間懸而未決並且經常發生衝突的一個熱點,這次安倍訪華,在釣魚島問題雙方將達成何種共識,值得關注。

第四是朝鮮問題。日本現在其實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和金正恩“蜜月”般的關係心懷不滿,希望在國際社會繼續施壓的狀態下實現朝鮮的全面無核化和解決綁架日本人問題,同時希望實現和金正恩的直接對話,而這次訪華,也希望對朝鮮有最大影響力的中國幫助日本實現如上目標,因此在朝鮮問題上日中取得何種共識引人矚目。

第五是日中經濟合作問題。包括安倍首相在內,日本高層多次表示願意在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上與中國合作,但是美國的特朗普政權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深惡痛絕,10月3日,繼眾議院之後,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聯邦航空管理局重新授權法》,其中包括《2018年善用投資促進發展法》(簡稱“建設法”)。“建設法”是一項挑戰中國“一帶一路”的法案,表明將創建了一個規模600億美元的機構,和“一帶一路”抗衡。美國的行動唬得日本一方面希望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一方面都不太敢使用“一帶一路”這個詞。據共同社9月28日報道:關於摸索與中國合作在第三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日本政府開始迴避使用中國主導的經濟帶構想“一帶一路”這一名稱。據分析,對於仍被懷疑或導致發展中國家債務擴大的“新殖民主義”的一帶一路,日本政府認為可能給國際社會留下支持中國的印象,因此作為替代措辭強調是“在第三國的合作”。

因此,在這次安倍訪華時,有關日中在“一帶一路”上合作如何表述,十分引人矚目。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