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氣候變遷和登山客猛增威脅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發表時間:

攀登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聖母峰成為近10年最流行的商業活動,但是遊客漠視環境保護,隨地扔垃圾,讓世界第一峰成為垃圾場。另外,喜馬拉雅山的特產,貴過黃金的冬蟲夏草不斷減少,也標誌着隨着氣候變遷威脅珠穆朗瑪峰的環境。

珠穆朗瑪峰峰淪世界最高垃圾場
珠穆朗瑪峰峰淪世界最高垃圾場 網絡
廣告

登山客漠視環境浩劫 珠穆朗瑪峰峰淪世界最高垃圾場

位於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海拔在7000~8000米以上。千里冰封,終年積雪,被藏族人民和周邊的國家視作純潔的象徵。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更是世界第一峰,海拔高達8844米,並且由於地殼運動海拔還在不斷地升高。

20世紀著名新西蘭探險家希拉里爵士在1953年成為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第一人,隨後引發了登山愛好者和普通民眾的攀登熱潮。但由於珠峰高海拔、低氣壓、溫度常年在零下等險峻的自然條件,導致此前不少攀登者有去無回。但是最近10年來,隨着攀登設備的進步,登上條件也越來越好,攀登世界最高峰也再次引發普通民眾攀登熱潮。

但是,法新社加德滿都10月17日報道,隨着商業登山活動風行數十年,攀登處在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頂聖母峰(Mount Everest)人數激增。但是許多登山客漠視環境浩劫,留下滿坑滿谷的垃圾,讓世界第一高峰淪為全球最高垃圾場,讓美景蒙上塵埃。

在通往海拔8848米聖頂母峰頂峰,如今每天有至少10個登山隊攀登珠峰,攀登珠峰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人們便隨地留下了許多生活垃圾,而且大多為不可降解的廢料。據統計,珠穆朗瑪峰的垃圾數量已經達到了每年50噸左右,那些登山客們常走的那條主要上山路上,隨處可見螢光色帳篷、被丟棄的登山裝備、空的氣瓶,甚至還有登上遊客和運動員排泄物。

當地人雪帕,是位導遊成功登上聖母峰18次,告訴法新社,現在這條上路變得令人作嘔,非常礙眼。這座高山已堆滿好幾公噸的垃圾。

隨着攀登聖母峰的登山客人數激增,垃圾問題也日益惡化。光是2018年,截至目前至少已有600人攀登世界最高峰。

5年前,尼泊爾要求每一支登山隊伍啟程之前繳交4000美元,如果每名登山客回程時至少帶回8公斤垃圾下山,就可取回這筆押金。

從西藏方面攀登喜馬拉雅山的話,規定登山客必須把帶上去的垃圾全部帶下山,否則將處以每公斤100美元罰款。

根據薩迦瑪塔污染控制委員會(SPCC),從尼泊爾攀登的登山客2017年一共帶下將近25公噸的垃圾和15公噸的人類排泄物,相當於3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今年的登山季節雖然有更多垃圾被帶下山,但這只是每年棄置在山上的一小部分垃圾。當地的控制污染協會表示,只有一半的登山客帶回規定的垃圾量。

當地高山導遊說,很多登山客並不在意,也不關心當地環境污染,而且還有一些官員跟登山客拿點小錢,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高山污染問題更加複雜化。

高山導遊陪同說,另外高山營地監管不足,無法確保環境整潔。

中國尼泊爾做出清潔高山努力

為了保護喜馬拉雅上珠峰環境不被過度破壞,中國和尼泊爾雙方派出了大量專業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清理珠峰的垃圾。在清理垃圾時,工作人員不得不每天在珠峰上長時間的工作。

高海拔低氣壓的工作環境使工作人員,出現缺氧現象,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而且大型的交通工具根本無法進入喜馬拉雅山,所清理的垃圾必須要用氂牛運下山去。清理珠峰垃圾的志願者透露,每次清理珠峰的垃圾至少要用3頭氂牛才能運下山去,這對氂牛資源也是非常大的傷害。

另外,西藏不盲目承諾大幅增加攀登人數的另一個考慮,是珠峰地區的環境承載能力。當地負責人表示,當地在不斷提高登山接待水平,但是環保措施是其中之一。

這裡規定,每個登山團隊都需清理營地周圍的垃圾,會有專人在撤營時檢查。”登山季結束後,西藏登協還會組織當地村民到6500米的前進營地背垃圾。

政府部門組織的垃圾清理活動在珠峰展開。西藏體育局副局長尼瑪次仁在活動中透露,珠峰北坡未來將建數個垃圾分類處理站,並在前進營地配備可降解垃圾的設備。

即將實施的環保新規還有很多:在6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區域實行“清單制”,登山者攀登前需登記攜帶的裝備,返回時按清單一一核對;對每個人下山時背回的垃圾重量提出硬性規定,超量者還將獲獎勵等。

環保人士指出,珠穆朗瑪峰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然而人類卻以這種方式破壞了它的生態環境。從前的珠峰有許多珍貴的植物和絕色美景,如今望眼過去卻只有遍地垃圾。有媒體預測,隨着珠穆朗瑪峰的遊客不斷增加,珠峰的垃圾數量也會越來越多,世界第一峰可能會變成“世界第一垃圾山”。

而且,地質學家則表示,在喜馬拉雅山上人類活動過多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溫度的增高可能會導致喜馬拉雅山發生雪崩,這將會對攀登者造成非常大的生命威脅。

喜馬拉雅山的環境變化影響東冬蟲夏草產量

另外,法新社消息, 價格遠比黃金高、在亞洲有“喜馬拉雅威而鋼”之稱的冬蟲夏草,也被中國人視為可以治療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如今因為過度採集和氣候變遷讓冬蟲夏草稀少,其產量銳減。

在歷史上,中國和尼泊爾人為了採集冬蟲夏草這種珍稀真菌發生衝突,還發生過喪命情事。

雖然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食用冬蟲夏草的益處,仍有人將它煮成茶或加入湯里熬煮,不少中國人相信能夠治療癌症等各種疾病。

根據美國同儕審查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刊載的報告,冬蟲夏草是全球最有價值的生物商品之一。

研究人員說,近幾十年來,冬蟲夏草受歡迎的程度節節高升,價格也大幅飆漲。在北京,冬蟲夏草的價格已是黃金的3倍。

許多人推測,過度採集是冬蟲夏草讓其日益稀少的原因不少。因此,研究人員希望找出更多答案,因此他們訪問採集者、收藏者和經銷商。

同時,研究人員還查閱先前發表過的科學文獻,以了解冬蟲夏草數量顯着下滑的情況。而且,他們也對天氣模式、地理因素和環境條件進行分析,製作這個地區生產冬蟲夏草的地圖,導致冬蟲夏草過度採摘。

“儘管有愈來愈多人將其數量下滑歸咎過度採集,棲地和生產方式,特別是明顯的氣候變遷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冬蟲夏草只出現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這種真菌以蟲體為寄主,入侵體腔,導致蟲慢慢死亡。

冬蟲夏草的生成需要特定的嚴寒氣候條件,冬季氣溫必須為攝氏零度以下,但土壤不得為永凍土。

以斯坦福大學為首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這種條件通常出現在永久凍土帶的邊緣。”

“在冬蟲夏草形成的大多數地區,1979年至2013年的冬季氣溫顯着暖化,尤其在不丹,冬蟲夏草的數量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也發現,自2000年至2014年,青藏高原的植被並未向上移動以因應氣候變遷,意味在氣候暖化時,這種蟲草無法到達氣溫更低的高山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