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馬斯訪華 有打有拉

發表時間:

社民黨籍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本月12到13日訪問了中國。 這是他上任以來首次訪華。他會晤了中國外長王毅、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多位高級官員,由此可看出中國對這位德國客人的重視。訪華首日,他批評了中國的新疆維族政策, 還參加了德中青少年籃球訓練,因此也被稱為籃球外交。訪華第二天,他沒再談人權,而是唱出了願和中國深化雙邊關係的主調。馬斯期望和中國合作的領域不少,貿易、未來科技、削減軍備、安全和氣候保護、強化聯合國等都在其中。馬斯的對華政策引起了什麼反響?德中關係進入了什麼狀態?

德國外長馬斯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 2018年11月13日
德國外長馬斯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 2018年11月13日 路透社
廣告

柏林出版的《日報》寫道:雖然貿易不是馬斯的主打話題,但德國企業對中國的依賴還是在增大。綠黨外事政治家特里廷對此做出了警告。他還批評說,馬斯上任這麼久後,才去訪華,說明他對中國認識不夠。中國已是世界強國。馬斯在中國的言行顯示,他沒有清晰的對華政策。
馬斯訪華時曾表示,柏林和北京都對結束美中貿易爭端感興趣。同是來自社民黨的前總理施羅德則更進一步。路透社德國分社上周五報道說,施羅德批評了美國的貿易政策,說美國大使在德國舉止就像是佔領國的將官。他要求德國靠近中國,因為德國需要強有力的夥伴。德國不應對中國的投資加以阻攔。
德國之聲德文台表示,德國客人在中國一直很受歡迎。馬斯是德國現任政府第三位訪華的成員。今年5月,基民盟籍總理默克爾第十一次訪華。10月間,基民盟籍國防部長馮德萊恩訪華,現在是馬斯去了中國。雙方一直在拓寬關係,但馬斯訪華顯示,德國和中國還是磕磕絆絆。政治學家Thorsten Benner 認為,德國的對華政策傳統上包含三個謊言,一是“通過貿易達到轉變”沒有實現,也就是說,中國沒有通過邁向市場經濟走向民主。二是德中不再是互補夥伴,而是在多個領域裡已成為競爭對手。三是人們相信,如果德國維持密切的德中關係,這有利於歐洲形成一致的對華政策。但歐洲已漸漸發生了意識轉變,由於中國通過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在希臘或巴爾幹買到了政治影響力,德國和歐洲對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開始持批評態度。但中國對德國基礎設施的影響也在日益加大。德國雖然成功阻擋了中方併購德國電網運營商50Hertz的行動,但在德國5G網絡建設上,德國政府目前並沒有阻止哪一方競拍的決定。安全專家們擔憂,華為到時將參與競拍,而德方尚沒有應對方案。德中人權對話越來越艱難,經貿關係停步不前。柏林如要充滿信心地和北京打交道,就必須對未來技術領域進行戰略投資。當然,德國也知道發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德方一個重達30億歐元的一攬子投資方案,就是為了幫助德國快步向前,打造戰略地位。
《柏林報》對馬斯訪華的印象是, 馬斯想讓北京更加遵守國際規則,但是中國人卻沒有積極回應。一旦步入外交正題,雙方的措詞就非常模糊。 人們甚至不知道德國與中國是否還在同一支隊伍里。在世界舞台上,中國是核心選手,但是它卻不太願意遵守共同的規則。北京在擴充軍備,其貿易政策、人權狀況也頗有值得指摘之處。首次訪華的馬斯正在努力將中國拉入現有國際規則的框架中。
 

瀏覽其他章節
  • 04:36
  • 04:27
  • 04:16
  • 04:36
  • 04:23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