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台灣“九合一”選舉後,北京對台政策可能稍微緩和

發表時間:

台灣“九合一選舉”出乎所有中國問題觀察家的意料之外,強勢執政的民進黨慘敗,弱勢到連生存也有問題的國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綠地變藍天”。台灣島內政治版圖重畫,是否影響台海兩岸關係今後走向,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台海情勢的分析評論。

台灣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辭黨主席台北市長計票出現爭議
台灣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辭黨主席台北市長計票出現爭議 美國之音
廣告

台灣《中國時報》的社論稱:“4年前,台灣出現一個最大的黨,叫作‘討厭國民黨’,國民黨陷入信任危機,造成白色力量崛起,讓民進黨順勢在2014及2016年選舉勝選。4年後,民進黨全面執政2年,台灣又有新的最大黨,叫作‘討厭民進黨’,民進黨顯然也陷入信任危機,九合一選舉果然重挫。”“民進黨主張台獨,在野時可以鼓動選民,但全面執政就凸顯了它的虛假。兩任總統的實踐已證明,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但台獨立場卻迫使民進黨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因此就不可能好,台灣經濟也好不起來。”

 

台灣《自由時報》的社論稱:“‘九合一’選舉及公民投票結果揭曉。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職務,中國國民黨大有斬獲;最值得警惕的,中國經由網際網絡介入,驗證了這是它可跨海直接打入台灣社會的利器。”“必須強調,這次選舉本質上雖屬台灣內部及地方政治的結算,但中國透過網絡直接介入,卻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有如‘紐約時報’所報導,中國明顯採行‘俄羅斯式的蓄意干預’,以假消息等網絡新武器,進行影響台灣選舉的操作。中國這次得逞,今後勢必變本加厲,立足於台灣的朝野各黨都不應對此視而不見。”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台灣民眾讓民進黨重新執政,是寄希望於更有力地解決國民黨在上一輪執政後期未能解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但民進黨卻誤讀了台灣民意,以為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理念受到鼓勵,一上台就把相當執政精力放在與大陸的對立上,大搞‘文化台獨’‘隱性台獨’。”“大陸不幹預台灣選舉,這是大陸堅定的對台政策之一。與此同時,實力快速增長的大陸對台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這也是確定無疑的。對抗大陸對台灣意味着極其艱難的選擇,是它戰略上的不可承受之重。拉美製華也很不現實,這樣的路台灣走不通。準確說,對抗大陸是台灣的死路。”

 

台灣《旺報》的社論稱:“選後兩岸關係有機會改變,國民黨拿下包括金馬、澎湖等15個縣市,加上柯文哲的台北市,兩岸城市合作機制範圍可望大幅擴展,離島地區也可能更大步向前,出現新的突破。新北、台中和高雄可望和大陸一線都會城市締結雙城合作機制,桃園市雖屬民進黨執政,但鄭文燦市長有強烈意願與大陸城市合作。這些縣市和上海、南京、天津或浙杭、粵港澳等兩岸一線城市,如能發展成一日生活圈,不但將扭轉兩岸政治關係受衝撞的危局,也可以擴大城市往來帶動的巨大商機。企盼大陸調整對台政策,擴大城市交流,讓兩岸紅利由基層均享。至於武統,台灣新民意已經呈現,應該可以放進倉庫中了。”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由於民進黨大敗,黨內權力將重組,中生代可能全面接班;國民黨韓國瑜強勢入主高雄,在北京強勢推動城市交流下,極可能帶動中南部藍營主政縣市經濟發展,也帶動國民黨權力變動,地方諸侯順勢崛起,黨中央可能成為弱勢中央。國民黨重新掌握地方執政優勢下,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可能受更大壓力,被迫減緩‘去中國化’步調;北京也可能重燃對國民黨的期待,對台政策可能稍微緩和,兩岸關係可望漸有改善。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華人,可稍樂觀地期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