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二月河

二月河留給中國的“帝國話語”

中國帝王系列作家二月河12月15日在北京病逝,他留下的“帝王熱”遠未褪燒:曾幾何時,許多人將自己的國家稱為“帝國”,將北京稱為“帝都”,將領導人習近平稱為“習帝”…。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中國媒體人羅昌平和文化人朱大可就不認同。

作家二月河建議王岐山用古方“彈劾”制度打貪
作家二月河建議王岐山用古方“彈劾”制度打貪 網絡
廣告

羅昌平的微博表示: 【世上再無二月河。雖說逝者為大,但朋友直言評價,這類作品從一開始就喜歡不起來,那股子津津於帝王將相勵精圖志的鄉願,以及本身以國師自詡,混跡於各種部委將府,樂忠於宮鬥、房中術,甚或氣功保護者,絲毫沒有對文字獄,對專制,對拒絕文明進程做一點反思。朱大可則送了一個專制國家主義作家的標籤。】

朱大可在《帝國話語的復興與泛濫》中,將二月河定位為“國家主義作家”。他的這段評論被羅昌平和網民漢尊貼出來:

【從余秋雨開始,“帝國話語”開始在中國大面積流行。這是一種經過所謂“文化”包裝的虛構性文本,遠離歷史真相,卻完全符合民族主義的道德想象圖式。此後,居住在中原河南的作家二月河推出了他的系列長篇小說《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部曲,把九十年代的這場帝國喜劇推向了激動人心的高潮。比起結結巴巴的余秋雨,二月河更加熟練地利用歷史敘事營造大清幻象。在那些冗長的小說里,小說家把三朝皇帝塑造成了拯救和繁榮民族的最高英雄,也就是說,專制國家主義造就了“康熙盛世”,而北方蠻族居然成為漢民族的罕世救星。在這種對歷史的改寫中,民族主義和專制國家主義展開了互抹口紅的勞動競賽。

值得注意的是,二月河在其系列小說里耗費大量篇幅,精心刻畫了滿清皇帝和漢族知識分子之間的友情、皇帝的信賴和知識者的忠誠,以及在主奴、尊卑、統治者和效忠者之間的稀有蜜月。這些漢族文人和滿清王朝的親昵關係,被作家從野史的殘卷里“提取”出來,成為新國家主義知識精英的楷模,他們的逼真的“情感互動”,構成一幅生動的想象性圖景,隱射着知識者與體制關係的理想格局。在我看來,二月河是九十年代誕生的最重要的國家主義作家,他似乎比任何人都更透徹底了解知識分子以及民眾的“話語需求”。】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河南人,1945年11月生於山西省昔陽縣,1967年參軍,1969年加入中共,1978年到河南南陽市宣傳部任職,2011年6月出任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他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引發轟動,改編成電視劇,開啟了中國當代“帝王熱”,提升了讀者對專制帝王的好感和對獨裁製度的偏愛。他也很受當局的青睞:成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