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中加關係之寒始於習近平

發表時間:

因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中國連續抓捕加拿大公民和改判加拿大毒販死刑,兩國關係降至冰點。前不久還討論要調停美中緊張關係的加拿大人,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北京的頭號敵人。但仔細回顧十多年來的中加關係,不難發現中國對加拿大的態度非一日之寒,且根源在於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孟晚舟12月10日溫哥華一家法庭出庭示意圖
孟晚舟12月10日溫哥華一家法庭出庭示意圖 路透社
廣告

早在2009年2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墨西哥批評“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而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被北京視為批評中國最多的西方領導人,曾說不會放棄“重要的加拿大價值觀”、“不會向萬能的金錢出賣自己”的哈珀當時是八國集團中唯一不去中國訪問的領導人,也拒絕出席北京奧運會。後來哈珀緩和了對華關係,但2012年2月習近平以中國王儲身份訪問美國時,就拒絕了哈珀發出的順訪邀請。

2013年3月習近平正式接班後展開了密集的元首外交,他再訪美國和墨西哥,在北美三國中再度冷落加拿大,截止到2014年7月,他會晤了七大工業國組織中五位國家領導人,除交惡的日本外,加拿大也被冷遇。當時本台發表《中加關係降溫到三線國家水平》一文,引述加拿大國際關係學教授保羅•埃文斯(Paul Evans)的觀察,指“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加拿大不再處於優先級別”,“對中國來說,加拿大的地位已經下降到了第三線國家,不僅排在主要的超級大國之後,還落後於澳大利亞和韓國”。

到2017年2月,習近平已訪問了歐美及大洋洲的14個發達國家,但沒有加拿大。此時,習近平是否來訪已成為加拿大政界的敏感話題。當時中國新任駐加大使盧沙野在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時被特別問及“習近平何時來加訪問?”盧沙野以習近平“日程非常緊張,能不能成行取決於他的日程”加以搪塞。到2019年1月,習近平已經七訪俄羅斯四訪美國,連菲律賓和越南都去了兩次,世界重要國家中唯一被遺漏的只有加拿大。

中國古話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中國外交系統對習近平冷淡加拿大領悟甚深,2016年6月1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口出惡言,“怒斥”加拿大記者“傲慢與偏見”。當日是中加外長年度會晤後的記者會,新聞網站IPolitics記者向加拿大外長提及香港書商失蹤事件,質疑有鑒於中國人權問題“加拿大為什麼要與中國保持更緊密關係?如何通過這種關係來促使中國改善人權?”王毅手指記者說:“你的提問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和所謂的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王毅並反問記者“你去過中國嗎?”“知道中國政府從一窮二白,幫助六億人擺脫貧困嗎?”“知道中國是人均(GDP)8000美元的第二大經濟體嗎?”“知道中國把保護人權列入憲法當中了嗎?”此番言辭與七年前習近平在墨西哥痛斥“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如出一轍,甚得習近平的歡心。

2019年1月9日,中加公開交惡1個多月後,中國大使盧沙野在加拿大《國會山時報》撰文,指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雙重標準的根本是源於自大與白人至上主義”,1月17日他在接受中外媒體集體採訪時更明指有些加拿大人“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白人至上的陳腐思想,一旦外部環境、條件發生變化,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

中國的行為令加拿大人從白求恩式的夢境中醒了過來,渥太華智庫《麥克唐納-勞里埃研究所》(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執行主任克勞里(Brian Lee Crowley)意識到“膜拜強者,不尊重弱者”的中國正在欺負加拿大 ,其“目標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1月16日他在《環球郵報》撰文《中國捏上了加拿大這個軟柿子》(China smells weakness – so it’s picking on Canada),大聲疾呼“中國顯然是把加拿大當作了其與西方全球性競爭中的薄弱環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