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打造新印度關鍵 莫迪能否蟬聯?

發表時間:

隨着今年五月印度政府換屆大選來臨,面對國內尚未成功的農業改革和日趨嚴重的勞工就業等民生問題,外交成績亮麗的莫迪及印度人民黨(BJP)能否蟬聯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印度莫迪政府此前提出宏偉願景緻力於2022年打造一個“新印度”,並於2030年成長為規模5萬億美元的龐大經濟體(2018年印度經濟總值2.6萬億美元)。泰國外交評論指出,儘管莫迪政府勝券在握,但在野黨實力不容小覷,即便莫迪政府得以蟬聯,未來仍要接受重重考驗。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總理莫迪 路透社
廣告

泰國《曼谷企業報》印度內參專欄最新一期內容指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政府於2017年8月15日公布了在2022年打造“新印度”的五年願景。這一天是紀念印度於1947年脫離英國統治75周年的獨立紀念日。印度政府為此成立了國家轉型機構(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Transforming India - NITI Aayog),該機構於2018年8月公布了一系列數據應證新印度政策取得了進展。在長達290頁的資訊中,主要包括調動印度戰略規畫、科技創新、農業改革、民間團體等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drivers),於2022年打造一個新印度,爭取2030年經濟發展規模達到5萬億美元。印度2018年經濟總值2.6萬億美元;此外同步推進完善包括陸路和水路運輸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infrastructure)以及包容性發展(inclusion)和廉政治理(governance)等內容。經過為時一年的努力,印度政府圍繞經濟與社會兩大主題的運作確實在國內引發一系列新氣象,不過成效如何還有待驗證。值得進一步觀察的重要指標是,印度政府預計國民經濟生產總值(GDP)在2018-2023年期間保持8%年度增長水平的目標能否實現。

隨着2019年5月印度政府換屆大選來臨,莫迪政府的執政成績受到全方位的檢視。要實現新印度的宏偉願景,未來道路還將面臨來自國內外的多種阻力。關鍵還是莫迪及印度人民黨能否蟬聯?

 泰國外交周刊分析文章指出:莫迪政府執政四年外交成績可評得A級水準,在聯合國192個成員國中,印度派遣外交使節走訪多達186個國家。印度在承辦國際外交會議上取得成功,數次得以對外宣傳和推動印度的觀念和主張,通過舉辦印度-非洲,印度-東盟、印度洋海上安全話題等國際會議,印度在亞洲地區的地緣角色日漸凸顯。印度還積極與美國、中國、俄羅斯等世界大國建立外交關係,包括中小國家在內的外交關係網涵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以色列、伊朗、中東國家以及南韓、東盟十國、非洲聯盟等國家,促使印度影響力在地區與世界舞台逐步擴大。在20集團會議、聯合國舉辦的各級會議、上海經濟合作會議、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會議上,印度外交代表表現積極。此外印度還配合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加入印太戰略,積極參與跟印度-太平洋地區相關的各種國際事務。印度領導人莫迪本人也積極扮演好自身國際角色並且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莫迪堪稱是印度外交史上最為積極主動的國家領導人,他親自在香格里拉亞洲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並成為20年來首位在國際經濟論壇發表演講的印度領袖。不過,影響莫迪外交政策拿不到滿分的因素是,印度跟周邊國家發展外交關係存在失誤,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的外交關係給地區造成安全隱患以及不良影響,以至於巴基斯坦日漸趨向親近中國,而印度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同樣處在忽冷忽熱的不穩定階段。明顯可見的實例有朗洞邊境中印兩軍衝突,印度政府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地區戰略持抵觸態度,包括印度與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聯手推動的經濟合作關係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尚未取得顯著成績。頻繁出國走訪的莫迪為此遭到相當一部分印度民眾的批評,指責其“顧外而不攘內”。

當前印度國內政治局勢進入大選前的激烈競爭狀態,由於莫迪政府執政中的貨幣改革失誤不斷散發不良效應,印度在野黨也有一定的競爭實力,來自農民和勞工的抵觸風潮開始給執政黨的民粹政策帶來阻力,儘管莫迪執政四年在各方面獲得的民間反應毀譽參半。不過由於當前還沒有足夠出色的政治候選人能夠勝過莫迪的風采,因此預估莫迪在 2019大選中蟬聯的機會很大,不過執政黨獲得國會議席和地區議員席位將會減少,屆時勢必導致執政黨在政策法規的出台和地方貫徹與領導等方面遭遇阻力。因此即便蟬聯下一屆新政府,莫迪與印度人民黨未來勢必繼續應對來自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實際挑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