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農曆豬年到來 貿易戰出路仍是第一話題

發表時間:

在新年的炮竹和人們的合家團聚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華人社區,及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深刻的韓國和越南等地,都迎來了農曆新的一年。無獨有偶,今年是中國傳統十二生肖中的豬年,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很多人來說豬是懶惰和髒亂差的象徵,但在這特殊的節日氛圍中它同樣也有着多財多福、平安溫和的寓意。顯然,對於剛剛在去年經歷了包括美中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貿易戰的中國執政者和普通民眾來說,在新年到來之際豬年是否將平穩度過,美中兩國間接下來由貿易談判所引導的大國關係走向,在新年中仍將會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作為無論對內外都宣稱是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國,中國政府在此前所推出的諸如《中國製造2025》等,意在短期內從人工智能等多種新世紀科技和經濟發展戰略領域,以完成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決定性發展,從而取代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成為全球領先的目標,及中國在周邊國家和亞非拉歐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計畫等,頗具地緣政治色彩的對外貿易和援助項目,他們所共同展現出中國對外影響力的擴張,以及對改變現行世界秩序的訴求,也在過去的一年中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二戰及冷戰後,世界秩序締造者的西方國家們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美國,隨着特朗普總統的上台,自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曾在過去十餘年中,屢次警示和宣揚中國在現行全球貿易體制下“既不遵守承諾,又不完全按規矩辦事”,使美國國內受到巨大影響的聲音也不再被邊緣化。

這些被認為是對華鷹派的美國學者和官員在特朗普的政府中,以之前的白宮前首席戰略師班農,當下的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等人的面孔正式登上美國權力的廳堂。同樣的,中國國內的人權問題和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也不再是國會山上議員們在談及中國時最關注的問題,由特朗普所代表的希望以經貿談判形式,改變其眼中美中不對等,特別是失衡的經貿關係的觀點也得到了共和和民主兩黨的共識。既然美國政府高官和國會議員們的對華態度,在近來出現了巨大改變,那其他美國社會的精英階層的對華現狀呢?

顯然,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單就自特朗普上台後,一直批評他不斷的美國主流媒體來看,儘管這些以《紐約時報》 和《華盛頓郵報》為代表的聲音被認為是左傾媒體,但回顧他們在過去一年的報道特別是專欄評論中,就特朗普對華發動的經貿制約行為,及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現狀,大部分還是表達了認同的觀點,區別多在於民主黨人士不贊成以貿易戰的方式來對此進行解決。而受到美國普通人歡迎的,以福克斯新聞頻道所代表的右派觀點,則更不用說的向民眾多在重複着支持白宮的聲音。中國方面,中國當局和民間社會似乎普遍在去年年初時,低估了特朗普對介入和改變中美經貿關係現狀的決心。事實上,曾為特朗普白宮服務的多名強硬派官員就公開介紹稱,他們認為在過去中美建交後的很多美國總統似乎都認為美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或刻意迴避及在政策上應對這一話題。

而這一現象也隨着中國的經濟在近20多年來的飛速成長,得到了美國媒體和更多知識界人士的默認。但這些人卻堅持,這一現象不是必然,其背後有諸多中美之間的經貿因素,該觀點也得到了還是總統候選人時期的特朗普的高度認同。或許正是由於特朗普政府是有備而來,且其本人作為總統的執行能力驚人不懼外界批評,所以這屆美國政府在2017年完成稅改等,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和投資信心的政改後,來年不久就正式對中國以貿易問題發難。反觀中方的初始反應,特別是受到嚴格審查的媒體們在報答這一可能時,所給予的卻是一種現在看來並不妥當的“安全感”。諸如“打貿易戰,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用抗美援朝的意志來打對美貿易戰”等極具民族主義惹人注目的標題,連月出現在了《環球時報》和新華網等主流媒體的社評中,並被大量門戶網站和地方媒體轉發。

然而很快由於中國電信巨頭中興因屢次違反美國制裁,被美國政府威脅部件禁售的事件發展,逐漸使國人,包括最高領導層驚醒似乎美中之間的貿易戰沒有這麼簡單,且中方在很多高科技領域,甚至是佔中國GDP三分之一的製造業出口都與美國的經濟往來緊密相連。而從美中在夏天後互加關稅的激烈反應,直至兩國領導人在2018年年底的阿根廷峰會,共同同意以90天的談判期限來嘗試解決雙方分歧來看,中國官方的反應正在放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去年年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發言中做出了,“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該 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頗具深意的發言。

美國方面,特朗普本人和由其領導的談判團隊目前對媒體一直保持着樂觀的態度。雖然美方主動承認還有很多包括結構性改革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談判,但“中美很可能達成協議,不需要延長談判大限”的此類發言,也多次於近日出現在特朗普的嘴邊。依照中國副總理劉鶴在日前訪美參見談判後,白宮所公布的雙方對話清單來看, 包括(1)美國公司被迫向中國轉讓技術的做法;(2)在中國境內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執行的需要;(3)美國公司在中國所面臨的大量關稅和非關稅壁壘;(4)中國對美國商業財產進行的網絡盜竊所造成的傷害;(5)扭曲市場的力量,包括補貼和國有企業,如何可能導致產能過剩;(6)取消限制美國向中國銷售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產品的市場壁壘和關稅的需要;(7)貨幣在美中貿易關係中所起的作用,這七大方面都被雙方提及,當然還有“中方關切的問題”。

此外,特朗普在上周日接受專訪,談到這一其口中“史上最大貿易談判,甚至是史上最大協議”的談判進程時稱,“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正在達成協議,但我們有好機會。如能達成協議,這個(兩國間的)協議會是真的協議,而不會只是權宜之計。” 他說,“美國向中國施加大幅關稅,中國正在付出高昂代價,這嚴重傷害到中國的經濟。我希望中國與美國達成一個公平的協議。”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則在星期一說,“到底具體取得了多少進展還有待觀察,兩國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他告訴記者稱,“到底上星期的談判具體取得了多少進展,以及姆努欽部長和萊特希澤代表下星期能取得多少進展我們還在拭目以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