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台灣旅行法》後,邀蔡英文訪美呼聲又從美國會響起

發表時間:

每當台灣總統出訪需要過境美國時,北京都要向華盛頓提出“嚴正交涉”。但去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解開了美國行政當局的手腳。進入2019年後,又有一位美國參議員致信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請她向台灣總統蔡英文發出邀請,訪問華盛頓和國會。此人就是美國德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特德·克魯茲。

蔡英文與美國聯邦參議員克魯茲會談(2017年1月8日,台灣總統府圖片)
蔡英文與美國聯邦參議員克魯茲會談(2017年1月8日,台灣總統府圖片) 台灣總統府
廣告

克魯茲是去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共同提案人之一,這部法案鼓勵加強美國政府和台灣政府之間所有層級的互訪交流,包括5個目前仍不被允許踏入華盛頓一步的台灣高層領導人: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外交部長。除了台灣旅行法外,美國參議員加德納和參議員科頓去年7月也提出“台灣安全法”(Taiwan Security Act),支持美台高級防務官員交流互訪。

克魯茲參議員曾經多次與在美國過境的台灣總統會面,包括在2017年跟過境美國的蔡英文總統見面。這位著名的親台美國參議員在本周三(2月6日)在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一個研討會上表示:台灣是美國的朋友和盟邦,因此他希望看到台灣總統蔡英文訪問華盛頓,並在國會演講。他已就此致信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請她向蔡英文發出邀請,訪問華盛頓和國會。克魯茲指責中國試圖用它的一中政策遏阻台灣,他認為,美國應該保護台灣應對各種威脅。

台灣外交部周四(2月7日)誠摯感謝克魯茲參議員力挺台美關係,台灣政府將持續以務實態度,就推動台美高層互訪與美方保持密切溝通。不過目前並沒有安排蔡英文總統訪問華府的規畫。

據美國之音最新報道:五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星期四聯名致函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敦促她邀請台灣總統蔡英文在“最近的將來”訪問華盛頓並對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他們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東亞、太平洋和網絡安全政策小組委員會主席、來自科羅拉多州的科里·加德納與來自佛羅里達州的馬可·魯比奧參議員、來自阿肯色州的湯姆·卡頓參議員以及來自德州的兩位參議員約翰·科寧和泰德·克魯茲;在他們的聯名信中說,“這項邀請將符合美國法律,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力,並公正地獎勵美國和美國人民的一個真正盟友。”

在克魯茲參議員之前,呼籲美國國會邀請蔡英文總統訪美,並對美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的,還有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事務主任博思科(Joseph Bosco)。他曾經在美國會刊物上發表文章指出:習近平主席最近在對台灣的新年講話中再發“最後通牒”,告訴台灣“要是不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和平’統治就得接受北京的武力強迫”。因此他認為:美國國會及特朗普政府應當將美台關係“推向更高層次”,落實《台灣旅行法》對終結台灣外交孤立的要求,以及《台灣關係法》維護台灣民主自由的更遠大目標了。博思科說,雖然有的時候美國行政部門的立場搖擺不定,但國會一向對維護台灣民主自由表現出跨黨派支持,如今國會應該發揮示範作用,邀請蔡英文總統對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給予她和台灣人民他們應得的尊嚴與尊重。

由於蔡英文訪問華盛頓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發出的簽證,博思科說,國會應該在邀訪蔡英文一事與特朗普政府合作,特朗普本人已經在上任前與蔡英文通過電話,他也說過,並不認為美國的“一中政策”是那麼神聖不可侵犯。

要求台灣總統訪美,難道不是等於挑戰北京的底線嗎?博思科對此似乎並不否認。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台灣現在正承受海峽對岸的“猛烈霸凌”,美國現在“有一個獨特機會在台灣議題上採取大膽作為”,他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邀請蔡英文到華盛頓來向國會發表演說,有如以往邀請南非總統曼德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捷克總統哈維爾、英國首相丘吉爾到國會演說一樣,因為他們“都是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偉大捍衛者。”

對於北京激烈反應的副作用,博思科說,中國會有強烈反應可以預料,他們也會發出許多“雜音”,但北京不會為此而走向戰爭,如果美國真的認真看待護衛台灣的安全及民主制度就必須為此公開表態,否則習近平會繼續對台灣“鎖緊螺絲釘”,美國不能允許他這麼做,而是必須明確“畫清界線”,不僅邀請蔡英文到華盛頓,同時還要安排她與特朗普總統見面,因為“她是經由民主制度選出來的”。

所有支持美台加強關係的法案和呼籲當然受到中國的反對,一些美國專家也擔心: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屬非常敏感議題,美國對台灣的作為必須考量後果,否則邀請蔡英文到華盛頓只有反效果,對台灣並沒有好處。但在美國國會,確有不少議員認為:美國政府不應該限制包括台灣總統在內的高層官員訪問美國,這種做法對於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人是一種羞辱,美國應該改變這種自我設限的政策。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實施40周年,美台兩地都安排了許多相關的紀念活動,期盼推動升級版的台美關係,但台灣駐美代表否認蔡英文總統有到華盛頓過境的規畫。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