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蓬佩奧訪問東歐 抗衡中俄的影響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最近對東歐展開訪問,旨在加強美國與東歐國家的合作,以抗衡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在彭佩奧的東歐行程中,他尤其警告美國的盟國,不要允許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他們的境內建設通訊基礎設施。這家中國公司最近擴大了在匈牙利和波蘭的運作,美國官員擔心華為設備可能被用來刺探情報。蓬佩奧在匈牙利警告說,中國的“幫助”時常附加條件,使匈牙利在經濟及政治上付出代價。美國擔心匈牙利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影響美國在當地的商業領導地位及安全問題,但匈牙利政府表明無意更改與華為的合約。法新社稱,雖然中國還不是匈牙利最主要的投資國,但中國自2014年開始成為匈牙利外交重心。蓬佩奧警告盟邦“不要使用華為生產的設備”,否則華盛頓將“難以和他們合作”。 他說:“我們希望,對於他們使用華為設備伴隨的機會與風險,我們都有確實告知清楚。 ”華為今年計畫在匈牙利建立一個歐洲物流中心並擴大當地的產能。該公司還提議在波蘭建立一個網絡安全中心。

廣告

美國司法部上月發布一份刑事起訴書,指控華為竊取美國技術,並破壞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華為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華盛頓的擔憂在中歐掀起波瀾。波蘭上月以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逮捕一名華為員工  此舉促使這家中國公司解僱他,稱其對公司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並強調他被控的行為屬於“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在捷克,在該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發出警告後,政府實際上把華為擋在公開招標門外。上月,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對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在歐洲據稱遭遇的“誹謗”和“歧視”發起猛烈攻擊。在波蘭官員看來,美國對該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波蘭正希望說服美國在該國建立一個永久軍事基地。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把蓬佩奧的東歐之行稱之為“挑撥之旅”。該報稱,蓬佩奧11日東歐之行,從美國匿名官員的行前吹風,到美國國務院的正式聲明,都毫不諱言蓬佩奧此訪遏制中俄影響力的意圖。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被美國視為“心頭刺”。對中國,蓬佩奧據稱將把矛頭對準華為。此前,華盛頓明裡暗裡施壓,已經在波蘭和捷克收穫“反華為”成果。但美國想將這些“成果”擴大為中東歐“統一戰線”,被認為面臨巨大挑戰。不僅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對華為積極敞開大門,就連波蘭和捷克也在小心權衡。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美國“政治”網站稱,蓬佩奧抵達歐盟的東部邊緣,使命是確保這裡向西看。但他到訪的國家正遭受批評,波蘭和匈牙利被指將歐盟的基本價值觀置於危險境地。如果美國希望避免與西方盟友進一步疏遠,則蓬佩奧必須在稱讚東道國和提及關切之間找到平衡。該報道說,蓬佩奧的中東歐之行很可能被美國用來強調與法德英等西歐大國的明顯分歧,特別是在伊朗問題上。這將引起西歐不滿。有分析認為,對特朗普來說,一個分化的歐洲無疑對美國更有利。

 

2008年以來,歐盟國家金融危機、難民危機、“脫歐”危機等輪番上演,中東歐多國右翼勢力和民粹主義勢頭上升,中東歐國家與西歐國家在移民、環境、媒體等問題上分歧日漸增多。這讓美國重新評估中東歐的地位和作用。特朗普總統當選後首訪的歐洲國家選擇了波蘭。他公開讚揚波蘭的移民政策和宗教價值觀,為波蘭執政的右翼政黨“搖旗”。在蓬佩奧開啟中東歐訪問的前一天,波蘭宣布,將向美購買價值4.14億美元的高機動性火箭系統。

蓬佩奧稱,1989年東歐劇變以來,中國和俄羅斯對“民主與自由”構成威脅,中東歐國家尤其容易受到“掠奪性投資”和“政治干預”的影響。他表示,為了應對這一威脅,美國致力於通過防務合作協議和交流項目,加強與中東歐地區的接觸。

中國通過其“16+1”合作機制來加強它在東歐的影響力。“16+1合作”中國 中東歐16國領導人的會晤機制。2012年4月,首次“16+1”領導人會晤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2013年11月26日,第二次“1+16”領導人會晤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出席會晤並提出“三大原則”和六點建議。會晤後,雙方共同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根據《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每年舉行“16+1”領導人會晤,梳理合作成果,規畫合作方向。

北京方面否認它希望將該機制當作特洛伊木馬以分裂歐盟  通過為道路、發電站和其他基建項目提供資金來誘使歐盟成員國進入中國的軌道。美國表示,“16+1”倡議“突顯了中、東歐國家在中國的全球戰略計畫中的重要性”。觀察人士表示,華盛頓可能試圖藉助一些“16+1”國家(包括波蘭)對北京支持的某些項目的質量和價值正在產生的不滿。特朗普政府已經表示,它將加大美國在中歐的外交、商業、軍事和文化參與度,並希望提供足以替代中國和俄羅斯的選擇。

蓬佩奧在匈牙利表示,華盛頓方面計畫重新加大與中歐和東歐的接觸,以確保該地區不與北京和莫斯科方面結成更緊密的關係。彭佩奧在談到奧巴馬政府的中歐政策時表示:“那時美國根本沒有到場。我們不在的時候,別人就會登場。”蓬佩奧還表示:“我們決不能讓普京離間北約盟友。”奧巴馬政府主政期間,華盛頓對匈牙利採取了強硬立場。美國方面直至去年才嘗試重新啟動兩國關係,派遣特朗普總統的一位好友出任駐匈大使,並減少了對該國人權問題和民主遭削弱的批評,取而代之的是聚焦安全問題,如能源和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

立陶宛也是“16+1”國家之一。但立陶宛國家安全局2月5日聯合發表的一年一度的安全報告中說,中國已成為立陶宛的國家安全威脅。立陶宛通常都把把俄羅斯,以及另一個鄰國白俄羅斯視為主要安全威脅。但把中國也當成安全威脅,這在立陶宛獨立後最近20多年來還是第一次。報告說,隨着中國在西方世界政治和經濟野心膨脹,中國安全情報機構不僅在其他北約和歐盟成員國家加強活動,中國在立陶宛的間諜活動也越來越活躍。在當地的間諜活動主要由中國國家安全部,以及中國軍方的間諜部門實施負責。報告說,中國間諜活動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阻止當地的政界和其他各界人士支持西藏和台灣獨立,不讓立陶宛在國際舞台上提出台灣和西藏問題。立陶宛獨立後加入了北約和歐盟。立陶宛安全情報部門認為,中國還試圖利用立陶宛公民獲取北約和歐盟的情報。中國同樣感興趣立陶宛的外交和內政,想知道立陶宛的國防和經濟政策,以及立陶宛未來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合作項目和計畫。報告說,中國間諜機構積極在當地尋找目標。那些能進入決策層,擁有政治影響,以及對中國友善的當地人士都會成為中國間諜機構的獵物。中國通過贈送禮物,讓他們免費去中國旅行的手段招募他們。

立陶宛也認真應對華為的威脅。立陶宛軍事情報局局長巴爾特列納斯說,立陶宛注意到許多西方國家對華為所採取的行動。立陶宛也特別關注中國法律要求自己的商界必須與情報機構合作。巴爾特列納斯說,所有這一切都顯示華為的威脅確實存在,立陶宛安全部門正在收集資料分析評估。立陶宛國家安全局局長亞烏什基斯說,立陶宛毫無疑問會考慮到華為的威脅,立陶宛安全機構會在近期公布評估分析結果。

達賴喇嘛2013年訪問立陶宛時,曾與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會面,中國隨後報復,導致雙方關係冷淡多年。由於立陶宛市場小,當地農產品嚴重過剩,因此希望開發中國市場。兩國還曾討論中國投資立陶宛的波羅的海港口項目,但迄今都沒有下文。中國在立陶宛的投資規模仍然很小。立陶宛總理最近表示,如果中國真想投資或是收購立陶宛在波羅的海的主要港口,政府內閣將嚴肅評估中國投資帶來的風險,以及對國家安全將造成的威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