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金馬推動統一先鋒 兩岸關係最新變量

發表時間: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周刊2019第9期封面
亞洲周刊2019第9期封面 亞洲周刊
廣告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金馬推動統一先鋒,兩岸關係最新變量。習近平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對台政策,兩岸要「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應通盡通」,金門人更提出「能通先通」、「能通快通」,北京有學者更提出,「能統先統」、「能統快統」。兩岸「四通」已成為熱門話題,金門縣長楊鎮浯、馬祖縣長劉增應、澎湖縣長賴峰偉接踵登陸出訪福建。

金門領導人對金門的發展有哪些規畫?

金門縣長楊鎮浯提出金門「同一個生活圈」概念,在這個生活圈裡,應該是人與人的往來沒有障礙,民生基礎設施可以共通共用,經濟的發展可以互補,社會文化可以共存,環境永續可以一起來打造。他的願景是從通水、通電、通橋、通氣的「小四通」邁向產業發展、人員資源、基礎設施、行業標準的「大四通」。

學者如何看待金門的地位?

國立金門大學講座教授周陽山表示,金門在兩岸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次的兩岸協商就在金門,一九九零年簽訂了「金門協議」,這就是後來「九二共識」的前身。他說,金門地理位置最方便,更重要的是這裡的人沒有台獨,不會有抗議的聲音。原因就是,金門的生母是大陸,養母是台灣,金門的人一定是有雙重屬性的,在台灣求學,又要和大陸做生意。金門和台灣本島是完全不同的地緣政治。金門的居民主要靠大陸過日子,尤其現在兩岸三通到這個局面,金門的整個經濟命脈事實上是在大陸,所以金門就變成能夠兩岸推動三通或四通的重要基地。

具體而言,兩岸的交流有哪些進展?

二零一八年是兩岸全面「三通」啟動十周年,為「三通」奠定基礎的「廈金航線」,旅客年吞吐量從二零零一年不到二萬一千人次,增至二零一八年的一百六十一萬人次,成長八十倍。廈門市已有六十六名台灣人擔任社區主任助理,有八百多家台商個體工商戶經營,一百多名台灣教師在廈門任教,一百八十四名台籍空姐入職廈門航空,六家台胞個體診所獲批,五千多名在廈門的台灣人申辦居住證。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緬甸執政黨全民主聯盟發動修憲,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成立跨黨派修憲委員會,引發軍方強烈警告,雙方對撞態勢隱然出現。若損及軍方利益,或引起政變的嚴重後果。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