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解放報:廖亦武-反抗習體制

發表時間:

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牽動世人心弦。4月17日出版的法國各報無一例外,紛紛在頭版顯要位置刊出與之相關的報道,披露了法國國內及國際社會為巴黎聖母院的重建積極動員,凸顯了這座文化瑰寶在世人心中的地位。《解放報》、《回聲報》和《費加羅報》分別刊出與中國話題相關的報道。

廣告

首先,旅居德國的中國異見作家廖亦武目前在巴黎,其所著“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一書的法文版4月初開始在法國發行。《解放報》刊出一篇“人物特寫”,介紹這位中國異見作家廖亦武,報道指出:天安門事件三十周年後,中國異見作家廖亦武向習近平打算根除的、對民主春天無法發聲的那些人表示致敬。

《解放報》引述德國文學評論對廖亦武目光的感嘆:他的眼睛時而明亮、時而失去光彩。他的目光流露出最痛苦、最震撼的情感。評論指出:他的一隻眼睛似乎在流淚,而另外一隻眼睛卻似乎正在取笑那些淚水。

《解放報》記者報道說:在經歷了一個徘徊的童年時期以及三十年的持不同政見的經歷之後,廖亦武目前為其所著新書法文版的發行前來法國。在三十年的異見者生涯中,廖亦武曾遭遇了四年監禁,目前流亡德國已八年。

1989年6月4日,中國發生了震撼世界的天安門事件,當局向示威者開槍,用坦克鎮壓了這場民主運動。隨後廖亦武被判“反革命宣傳煽動罪” ,獲刑4年。《解放報》引述法國漢學家潘鳴嘯(Michel BONNIN)披露的消息指出:與其他許多異見人士有所不同的是,八九六四運動之前,廖亦武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但是六四事件將他打造為一位“遭到監禁的政治作家”並打亂了他的人生。他曾兩次嘗試自殺。刑滿獲釋後,等待他的,是空前孤獨。故人中,有的選擇了背叛、有的選擇了放棄,另一部分人則徹底消失。妻子離異、他在獄中服刑時出生的女兒苗苗也將其拒之千里。他徹徹底底成為一個孤家寡人。

如今,廖亦武所著新書“子彈鴉片”法文版在法國發行。在這段描述中國歷史背後一面的漫長的故事中,這位異見作家透過不同的見證,以一位“紀念工作者”的名義,讓那些無名小卒以及無法發聲的人士張口講話, 恰如他曾在“大屠殺”那首長詩中所提及的。

《解放報》指出:廖亦武今次前來巴黎,也是一次提醒法國政府的機會:廖亦武表示:作為當年曾經支持過這場天安門運動、並在隨後熱情接納了異見人士的法國, 卻在30年後,嚮導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死在獄中的兇手敞開了大門: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了中國主席習近平。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巴黎時常擔心:某一“不慎”的舉措可能影響投資。

2011年,廖亦武抵達德國,隨後出版了“黑暗帝國深處”一書,深入探討了中國極權主義和監獄制度的弊端。

此外,《回聲報》在“國際新聞”和“高科技與傳媒”版頁刊出兩篇報道,分別介紹了中國緊迫的債務局勢以及中國電信部門放緩5G電信網絡開發步伐的情況。

《費加羅報》則突出報道了上海車展即將開幕的消息,報道指出:將於明天開幕的上海車展上,德國汽車製造商將大力展示其強大的產品陣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