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996福報”讓馬雲等跌入國際公關滑鐵盧

發表時間:

就像劉強東馬化騰等中國電商網絡大腕曾穿當年紅軍軍服朝拜延安那麼滑稽一樣,中國首富、電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讚揚中國“996”過勞的加班工作方式並說這是一種“福報”,該表述迅即躋身於國際級別的笑料。“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相繼刊文評論。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法新社
廣告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評論說:馬雲三評“996”的看法,從“福報”論,到“不強制”說,又到“自我提升”說,儘管輾轉折騰,不斷自我修正,但是在西方媒體看來,馬雲幾乎就要與剝削員工的“996惡老闆”畫等號,而阿里巴巴幾乎成為“高科技血汗工廠”。這場公關戰中馬雲大概最得不償失。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指出:在中國的企業家群體中,馬雲的觀點是很有市場的。近有劉強東重新定義“我的兄弟”,遠有任正非建議下屬“為什麼離職,你可以離婚啊”。還有更多小一號或小幾號的企業家迫不及待地將“馬雲談996”轉發到了朋友圈,而他們平時也喜歡曬通宵達旦的辦公室,煲不太圓潤的雞湯。

從事實層面看,“成功者大都在工作上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沒錯的。企業家、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官員、政治家,大都如此。然而企業家與基層員工的工作,雖然都稱為工作,但本質是截然不同的。而成功人士在兜售勵志雞湯的時候,卻幾乎從不提及這兩種工作的巨大差異與相互隔離。

《快公司》雜誌發文的標題是:“對不起,馬雲:12個小時的工作日不是好事”,文中甚至指出馬雲所提倡的“工作過度”像是“殺人”。

《雅虎財經》報道的標題是:“馬雲備受爭議的‘996’工作制度促進了‘過度工作導致死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標題是:“馬雲贊同中國有爭議的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時的工作文化。”

《彭博新聞》的標題是:“阿里巴巴的馬雲說:準備好為他工作996。”

推特流傳的吐槽更是把馬雲變成眾矢之的:“馬雲非常資本主義和剝削,用他的肌肉力量來建立996文化。當父母都工作12個小時,在交通中度過3個小時,誰來撫養孩子????他需要機器人,而不是人類。”

“馬雲和他那愚不可及的996工作需求是我們需要更多工會的原因,而不是更少!”
英國《衛報》認為,隨着中國經濟放緩,科技領域出現泡沫,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重新考慮長時間工作的利弊。

“紐約時報”文章指出:馬雲最近讚揚了中國的“996”,說這“不是問題”,而是一種“福報”。馬雲甚至表示,不願長時間工作的人不必申請阿里巴巴的工作。這在中國立刻引發了反響,這甚至引起了中國官方媒體的回應,它提醒所有人:“強制灌輸‘996’的加班文化,不僅體現了企業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實際、不公平。”

“紐約時報”文章還批評說:一些商業領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過去學到的教訓:富有人情味的時間安排對員工和僱主都有好處。中國或許有自己的“996”文化,但美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事實上他們都錯了。被迫加班肯定會令工人痛苦。但企業從中獲得的收益也相當小。沒有誰能從處於精疲力竭邊緣的人身上受益。

所有人都通過減少工作來提高效率。馬雲這樣的商界領袖也必須參與進來。如果讚美那些把醒着的時間都奉獻給工作祭壇的人,這樣的做法會令所有人受害,從首席執行官到看門人都不能倖免。

海外自媒體人文昭說,強迫員工超時工作的,包括了中國最著名的IT公司。“這個996工作制在互聯網行業似乎早已存在,最早的就是華為。京東今年開始跟進,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去年就開始了。這些大公司加入這個行列,會把這個工作制變成一個常規做法,影響很大。”

美國通信工程博士龔叔佳說,中國最早強迫員工超時工作的,正是現在在海外頗受詬病的華為公司。 “九十年代華為就提倡一種所謂‘墊子精神’,就是員工在辦公室或者機房放一個墊子,就睡在那裡,吃在那裡,幾乎是24小時工作了。”

中國網絡“碼農”網上維權行動也引起了外國同行的支持,美國微軟(Microsoft)的員工要求該公司頂住中國政府的壓力,保護中國電腦程式員在微軟旗下的設計平台開源社區(Github)上發起的996.ICU抗議行動。這是一個用於代碼共享的社區,在全球有近3,000萬程式員用戶。開源代碼提出要對實行996的公司限制上傳,也限制他們獲得公開的開源碼,其實就是制裁這麼做的企業。”

微軟員工稱,這項抗議行動在美國仍然能夠看到,但是在一些中國瀏覽器已經被屏蔽,他們擔心微軟可能會受到中國政府的壓力,從而移除Github這個在線抗議的頁面。微軟員工在請願意中寫道:“我們作為微軟和GitHub的員工,支持996.ICU運動,並與中國的科技工作者站在一起。我們呼籲微軟和GitHub保證996.ICU不會被屏蔽。”996.ICU在GitHub上已經有超過23萬次的點贊,並登上該網站的熱門頁面。這項活動的發起者強調,996.ICU不是政治運動。

雖然中國已經開始屏蔽相關的信息,但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這批熟悉電腦和網絡的程序員,恰好是最難被信息封鎖的一群人。他們的集體行動,是否會帶動中國白領權利意識上漲,進而迫使中國的企業讓步,也將決定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