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六四三十周年回顧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程(三):政治體制改革的“總體設想”出台

發表時間:

[提要]在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深入討論的同時,趙紫陽開始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緩緩向前,推動變革。他開始考慮在中共十三大時,提交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落實鄧小平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

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趙紫陽
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趙紫陽 網絡圖片
廣告

問:在反自由化的過程中,政治體制改革的工作如何進展呢?

答:上次我們講到鄧並未指責政改研討小組的工作,甚至還要求要更快地推動改革。所以1987年1月4日,政改研討小組在中南海舉行了第二次會議,趙紫陽在會上明確提出十三大代表的選舉問題,他認為不能再搞比例制,因為那與群眾的民主願望完全背道而馳,是對他們的愚弄,並提出要搞差額選舉。他說:“我們現在的選舉一定要改革,不然會出大問題”。在2月4日又一次政改小組彙報會上,趙紫陽特別提到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的問題,並且明確指出:“人民要求民主,是一個潮流,我們要在儘可能的條件下給予滿足”。在中共奪取政權之後,真正從黨的制度設計上,考慮到人民的民主要求,趙是第一人。趙紫陽還有針對性地指出:“反自由化有一個問題,我們不是從此不講民主,不講自由了,這點要說清楚”。這時,“政治體制改革的總體設想”已經開始起草,它的重要主題,首先就是黨政分開。這個專題組的負責人是溫家寶。由於這個主題是鄧小平反覆強調的,所以政改小組在這上面化精力,搶時間,僅用一個月就拿出彙報意見。所以2月14日就舉行了專題彙報。在彙報會上,趙紫陽講了一段極重要的話。他說:“人民中間,特別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不是簡單地要求有飯吃就行,還要求當主人翁,參加國家大事。對此,應當能滿足就滿足,我們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民主,這終究是一個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一百年也要回答。人類社會的民主,應該是越來越發展,一些條件不具備,我們可以說清楚,但絕不能讓人感覺共產黨害怕民主,不敢講民主”。

問:這段講話確實是金石之聲。是堂堂正正的為國為民的想法。可是現在的中國最高領導人,似乎已完全不是這個思路。他們提倡的不許妄議,和看齊意識,完全是倒行逆施。

答:是這樣的。中國的歷史倒退很讓人吃驚,這也反映了中共這種體制是一個逆淘汰體制。不到歷史大翻盤時,你只能看到領導人的眼光、知識、心胸是一代不如一代。趙在講話中,還表現出真正的底層關懷,他明確提出:“工會是辦工人事情的組織,工人的事情一定要由工會辦”。又講,“基層黑暗的勢力相當多,不講道理的事兒很多,群眾有話無處說,說了也解決不了問題。要解決,根本還要靠基層監督,基層民主,包括剛才講的選舉”。趙總結說:“我們搞黨政分開,理順關係,最終都是要搞民主化,總的目標是民主化”。當時為了不引起社會上和黨內的不可預知的反應,這些討論都是在內部進行,採取保密措施,社會上完全不知情。像我們在當時經常討論中國的民主化問題,但我們完全不知道政改研討小組,已經把問題攤開了,深入了,更不知道趙紫陽對世界歷史大勢有如此明確的認識。而當時這個保密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趙紫陽反覆強調不要公開宣傳,要一點點下毛毛雨,等待水到渠成。這顯示了他的政治技巧。研討小組還討論了黨內民主問題,因為中共黨史就是一部不講規則,沒有底線的殘酷鬥爭史,一部絞肉機運轉史。要想讓中國社會民主化,黨內先要民主化。要想社會法制化,黨內先要能遵守黨章規定辦事兒。但這個主題更難,因為就在討論這個主題的同時,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就被完全不合黨章規定的所謂生活會拉下了台。但是鮑彤先生仍就這個問題發表了重要的意見,他提出對黨的最高領導人也應該建立監督制度,中央委員會要能起作用,黨員個人的民主權利必須得到保障。

問:現在中共的不許妄議中央的規定,也包括了黨員不許批評黨的首腦。

答:現在大陸是這個狀況,但是在當時,趙紫陽反覆指示鮑彤“社會民主問題還要進一步研究一下,找個時間談談,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等怎麼搞”。可見,讓中國人民擁有言論自由是他心心念念的事兒。黨政分開的要求,讓政改研討小組提出借鑒西方文官制度的問題,也就是國家公務員制度。鮑彤先生提出,國家公務員制度起步三要素,一部法律,一個國家人事部,一個國家行政學院,這些開創性的想法都在後來一一實現。雖然性質有一些不同,1987年9月19日,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討論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起草的《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其實七月底趙紫陽已將這個設想送給了鄧小平,鄧已經表示同意這個總體設想。後來這個設想的一部分併入十三大政治報告,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基石。在十三大之前,趙紫陽在鄧的支持下,徹底改組了中央宣傳部門,撤銷了鄧力群主持的書記處研究室,撤銷了紅旗雜誌,另在中央黨校辦了求是雜誌,基本上打碎了保守派主持輿論宣傳的格局。十三大政治報告第五部分,打出政治體制改革的旗幟,宣布了黨政分開,下放權力,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建立社會協商對話機制,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許多重大措施。可以說是共產黨走向良性改革,與人類文明接軌的一個轉折點。這個報告被公認為是一份“改革開放的報告”,一份“歷史上最好的報告”。

問:我記得就在十三大上,鄧力群在差額選舉中落選,連中央委員都沒當上。

答:這是一件很有代表意義的事兒。本來鄧小平為了換取鄧力群放棄理論宣傳大權,內定讓他進政治局,但沒想到十三大改革選舉制度,實行了差額選舉,雖然只有5%的差額,代表們卻立即行使這個權力,讓鄧力群落選。結果他連中委都不是,怎麼能當政治局委員?趙紫陽還想給他台階下,讓他選中顧委常委,結果又落選。鄧小平表態,要尊重選舉結果。可見民主確實可以反映黨心民心。1987年11月7日,趙紫陽接見政治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全體成員,兩天後趙又委託溫家寶宴請全體人員,並且宣布中央政治體制研討小組已經完成了中央交給的歷史任務。由於十三大已經通過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報告,今後就是要在趙紫陽的帶領下,具體實施這些設想。用吳偉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推動中共已經實行了近四十年的黨國體制,向現代民主政治轉型”。同時,中共中央建立了一個常設機構,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在這個研究室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鮑彤先生就提出要抓緊研究的問題。一是黨和企業的關係,二是社會協商對話機制如何建立和操作,三是各省市的政治體制改革應如何推動,四是新聞改革一定要搞,吳偉先生總結趙紫陽的思路是“跳出共產黨傳統的階級鬥爭的思維模式,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套解決社會矛盾的新思路”。趙把他的這個思路一直貫徹到底,所以在八九學潮時,他反覆強調要在民主和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堅決反對動用軍隊解決社會衝突。趙紫陽比鄧小平更高明的地方就在這裡。吳偉先生總結趙紫陽對共產黨傳統意識形態的反省時,說得好。他說:“趙紫陽已經對共產黨傳統的那套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深惡痛絕。他認為,共產黨執掌政權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斷進行所謂階級鬥爭。不斷以‘敵對勢力’的思維去看待執政之後的各種勢力和不同意見,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矛盾。他認為,在和平條件下,執政黨所從事的是整個國家的管理,所面對的是整個社會的各種利益群體。黨和政府所要做的,不是通過壓制、打擊甚至剝奪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通過協商和妥協的方式,協調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以此保持社會的穩定、改革與發展”。

問:這可以說是一種歷史性的覺悟。可惜後來中國政治事態的發展,仍然走了老路,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與挫敗。

答:確實非常非常遺憾,下一次我們還會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