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六四事件30周年,點點燭光再度在維園亮起

發表時間:

歷史走過了三十個年頭,“六四”兩個大字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傷痕烙印在中國人的心頭。六四之夜香港18萬市民一如既往集合在維園紀念這個不可遺忘的日子,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六四悼念活動的分析評論。

紀念六四三十周年,香港維園人潮如海。
紀念六四三十周年,香港維園人潮如海。 路透社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英文版的社論稱:“6月4日是天安門事件發生30周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已經確定了事件的性質。中國社會對此也作了全面的總結。這一事件的結束旨在幫助中國擺脫陰影,避免爭端,幫助所有中國人面對未來。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是政治上的成功,儘管有人從新聞治理的角度對其進行了批評。這一事件僅僅折磨了中國一次,並沒有成為中國長期的噩夢。這一事件的周年紀念也從未被置於風暴之中。它已經成為一個褪色的歷史事件,而不是一個真正的糾纏。”“今天的中國顯然沒有政治條件來突然重現30年前的騷亂。中國社會,包括其知識分子精英,現在比1989年成熟得多。”“現在我們不是通過革命,而是通過演變,來理解國家持續發展的意義。”“天安門事變作為中國社會的一種疫苗,將極大地提高中國對未來任何重大政治動蕩的免疫力。”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六四事件30周年,點點燭光再度在維園亮起。”“六四在內地是不得觸碰的政治禁忌,當局千方百計淡化歷史,抹去記憶。時至今日,內地年輕一代大多不知道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真相。”“每年6月4日,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社會都有悼念活動,然而規模和參與程度均無法跟香港比擬。維園點點燭光,象徵著每個集會者平反六四的心願,亦見證了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獨特性,集會不僅守住北京八九民運火苗,也為香港守住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的核心價值。”“六四鎮壓後,有北京市民在長安大街身擋坦克,畫面震撼全球,浩然正氣叫人動容;30年來,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堅持悼念六四,要求內地平反,展現的同樣是浩然正氣‘六四精神’,讓國際社會認識到香港人的堅毅和決心。內地不斷試圖將六四事件淡化成一件‘無足輕重’的‘過氣’歷史事件,港人擇善固執,提醒世人毋忘六四,對內地也許猶如芒刺在背,然而內地當局必須明白,港人悼念六四體現的是一國兩制精神和維繫香港內地情感紐帶的意義。”
 

台灣《聯合報》的社論稱:“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卅年。卅年前的那場民主運動,始於改革的失衡,而止於民主的殞落。卅年後的今天,大陸卻出現了一個弔詭的現象:中國經濟高歌猛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主政者提出‘中國夢’號召人心,中國也走進世界舞台中央;但當年六四群眾冀求的民主,卻被徹底地遺忘。這就是卅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分岔軌跡,也是當今民主在大陸的黯淡場景。歷經那場中共官方迄今諱而不名的‘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之後,陷入遲滯觀望的改革開放,在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後乘風再起,但卻以一種‘政左經右’的腳步,快速推升經濟成長;而‘六四’的記憶則從禁忌到失語,民主退入萬馬齊喑的困境。”“五四運動百年,中國緊抓‘賽先生’,卻錯過‘德先生’;六四民運卅年,中共緊抓經濟,又錯過民主。政經失衡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崛起’的列車轟隆隆開上世界舞台,卻把‘民主’獨留在歷史的月台。‘六四’未死,北京主政者何不如此註解:新時代的‘中國夢’應該以民主為砥柱,成為十四億人從今而後安身立命的制度堡壘。”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