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投降派”大帽滿天飛“上甘嶺”還能堅持幾天?

發表時間:

5月初的懵勁兒剛過,中國官媒立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要跟近70年前的老對頭美國,打一場持久的貿易戰。但“上甘嶺”電影放了還沒幾天,“投降派”大帽已在自家人陣地上滿天飛了,下一步也許就該抓特務了。

向陸網
向陸網 向陸網
廣告

眾所周知,打仗就怕心不齊,更別提自己內部出了“投降派”。實際上,所謂“投降派”無非是一些希望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做出應有妥協的意見。如果表達這些意見的人被從“妥協派”升格為“投降派”,習總口中的中美貿易“摩擦”,就將在中國國內擦出危險的政治火花。

6月6日,中共中宣部主管的《光明日報》報紙刊登了《明辨崇美媚美恐美的奇談怪論》的文章,批中國親美派:是“以比美國政府更積極的態度,將中美貿易戰的責任單方面推給中國”。該文稱:“這些人才是美國的王牌,而美國現在也正在期待這些人在中國內部發揮作用,從而達到使中國讓步的目的”。

6月8日,新華社刊發《讓投降論成為過街老鼠》評論文章,指控中國國內持有對美妥協讓步論調的人是“投降論”,是想要“瓦解中國人的抵抗精神”。

以上兩文批評的對象被認為是指向6月3日大陸《財經》雜誌社評:《以人民的利益為重》,該文呼籲警惕警惕極端民族主義,尤其是要警惕關起門來搞建設以及另起爐竈另建一套技術標準和經貿生態的言行。

時間再往前推,當仁不讓嗅覺最靈的鼻子仍然是《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他5月24日就在中國社交媒體刊文說:這兩天,各種或明或暗的投降論又猖獗起來。

被指責為“投降派”的觀點來自哪裡呢?較早的微弱質疑聲音似乎來自《南華早報》,該報5月12日的報導說:中共內部一些有影響力的鴿派,反對當局在中美關係問題上蠻幹,這些人中許多是紅二代,退休高官。他們要求當局重新審視對美國的總體戰略,呼籲“中共領導層進行政策調整”。

該報指:中共退休官員、知名智囊人物張木生表示,中國過去幾年來過於任性,未能認識到中美在很多領域存在的巨大差距。對世界宣傳所謂的“中國模式”或者“中國辦法”沒有必要,只會招來攻擊。而中國央行前副行長李若谷則表示:不管中美能否達成貿易協定,北京都需要維持與美國的關係,因為與美國的全面對抗會影響到中國的未來發展。

隨着中美貿易戰談談打打、一波三折的節奏,有些自由派知識分子也藉機表達對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欠賬的不滿。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否認出自自己之手的一篇文章《對中美貿易戰的一點感想》被認為隱晦地指向中國的一些問題,比如沒有完全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以及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這導致了中美貿易戰的最終發生。

早在2018年8月,孫立平教授曾在社交媒體刊發文章稱:如果貿易戰打到極端,對於美國經濟來說至多是重創的問題,而對我們來說則是生存問題。這篇文章曾經被中共官媒環球網指責說:仗還沒打,就有人要割地求和!

所謂的“投降派”,實際只是反映了一些悲觀的社會意見而已,並沒有什麼政治立場。2018年曾流傳兩個講演,一是2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曉教授的演講, 二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的演講。他們都強調美國的強大,認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就是對美開放,維持友好的中美關係,才能跟其它國家正常交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