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

中國模式到盡頭 不改變方向恐永遠不會富有

中國日前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經濟增速降至三十年最低。『華爾街日報』周五發表評論分析,中國由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失去動能,也許中國經濟短期內不會陷入衰退或面臨危機,但如果不轉變方向,中國恐怕永遠不會富有。

6月30日,連雲港正在裝運出口鋼材。中國鋼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
6月30日,連雲港正在裝運出口鋼材。中國鋼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 路透社
廣告

中國第二季度6.2%的經濟增長率雖然為30年最低,但作為中等收入國家,這樣的成長仍然很不錯,不過,官方數據可能美化了經濟狀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胡穎堯共同主持的研究指出,中國人均所得可能比官方數據低四分之一,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謝長泰與三位合作者的研究指出,從稅收等數據推算,中國2010年至2016年經濟增長率比官方數據低1.8個百分點。

『紐約時報』7月時報道分析也指出,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數字可能低估了經濟放緩的程度,“經濟學家普遍懷疑最高增長數據的真實性”。

分析指出,中國雖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卻比台灣、韓國與日本同階段遜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公布的數據,按照購買力計算,台灣人均GDP為55244美元,遠高於中國的19519美元。

分析指出,由於“中國模式”的缺陷,國企扭曲投資並壓制生產力,從長遠看,中國人均GDP恐怕無法複製台灣、韓國與日本當年的成長曲線。

該報指出,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似乎比其他國家和地區都要快。在當年人均收入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後,台灣、韓國和日本的經濟在接下來的10年分別保持了7.5%、6.3%和4.7%的增速,然而,評論引述專家分析,在當前政策環境下,中國要把經濟增長率維持在4%以上都很困難。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已經停止增長,從農村到城鎮的勞動人口轉移已基本完成。而且,中國由於規模巨大不能再像較小國家那樣依賴出口,中國經濟30年來雖然逐漸開放,但中共從未放棄社會主義,並強化了對電信等戰略性企業的控制。

中國今天的發展與台灣、韓國、日本當年存在顯著不同,一個是偏重住房建設和基礎投資,佔到總投資一半;另一個是對債務依賴過深,中國債務佔GDP比發展同階段的東亞國家高出兩到四倍。

如果私營部門增長夠快,便可降低國有部門效率低下的重要性,但是,中國的私營企業面臨多重阻礙,貸款不易,轉向欠缺監管的影子銀行,但後者正在成為遏制過度借貸行動的靶子。根據高盛信息,自2016年以來,私營部門在中國總銷售額所佔份額下降大約5個百分點,另外,美中貿易衝突也傷害了主導出口行業的私營企業。中國民族主義者反而要更加捍衛中國已國家為中心的模式。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