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一些西方國家調整對中國的軍事戰略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面對中國的崛起以及軍事力量的不斷提升,一些西方國家最近相繼出台了有關的應對戰略。其中,美國,日本以及澳大利亞最近所通過的國防法案或是防務文件尤為突出。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
廣告

日本防衛省8月28日發表的2018年新防衛白皮書《日本的防衛》高度關注中國的軍事威脅。白皮書先說明“中國特有的歷史和十九世紀以後的半殖民地經歷,促生了中國國民加強國力的強烈願望和民族主義”,也承認近年中國在非傳統的安全保障方面的積極姿態,受到國際社會好評,但同時指出:“中國正被強烈期待繼續認識自身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共有和遵守國際規範的同時,更為協調地實現對地區和全球課題的積極角色”。

接着白皮書指出中國國內存在的人權問題、中央到地方的中共幹部貪腐蔓延的政治問題、伴隨快速經濟成長城鄉和沿海內陸貧富懸殊,加上助長懸殊的稅制問題,令都市內的貧富懸殊、物價上升、環境污染、工農業缺水的問題正在突顯。

白皮書從最近中國經濟成長遲鈍的傾向,預測中國伴隨人口結構迅速高齡化,也將帶來養老金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問題,並分析“因為這些令政權運營不安的因素有擴大和多樣化傾向,中國政府加強社會管理,但因互聯網普及等,被指責限制民眾行動而造成不安定的一面。”

白皮書進一步指出,中國為了遏制少數民族抗議活動,加強國內防諜體制,相繼推出《反間諜法》、《國家安全法》、《反恐法》等,把文化和社會活動也納入國家安全領域。對中國政治,白皮書最後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通過反腐、建立其思想行動指針、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前所未有地加強其權力基礎,這些動作及對軍事方面的影響,都令日本注目。對中國軍事,白皮書繼承了過去幾年指責中國不透明的軍事、軍費用途的看法,指出中國軍事已加入“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政治項目,與政治、外交、經濟、文化、法律等對外鬥爭緊密呼應。中國通過特別在海洋秩序上與國際秩序不符的獨自主張,謀求以力量改變現狀並施高壓令改變既成事實,其危險行動引起一些不測事態,“令包括我國在內的地區、國際社會產生強烈憂慮,今後也有必要強烈關注”。

白皮書辟出空間說明中國軍方把在尖閣諸島(即中國所稱釣魚島)周邊實施的“對日鬥爭”作為過去5年軍事活動的成果,並很可能在東中國海和西太平洋為首的日本周邊,推進迅速擴大、活躍行動定期化和提升質量。

白皮書照舊列舉中國核潛艇2004年進入日本領海、2013年中國軍艦對日本護衛艦實施火控雷達照射等違反國際法的案例,也增添了今年中國潛艇進入日本領海航行、轟6戰機進入日本海上空等引發兩國糾紛的新記錄。

白皮書指出,中國能攻擊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地區東風21、東風26彈道導彈,可能已常載核彈頭,威脅着日本;而部署在台灣正面的東風16、東風15及東風11彈道導彈,射程也已覆蓋尖閣諸島等部分日本西南諸島。

有關台海局勢,白皮書指出台灣軍費20年基本不變,而中國去年公布的軍費已是台灣的15倍,台灣指中國對台軍事威脅增加,中國軍機、軍艦圍繞台灣本島航行已是常態。為此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向台出售武器。

白皮書分析說,中國擁有壓倒多數的陸軍兵力,雖然登陸攻台的能力現在仍有限,但中國近年正建造大型船塢登陸艦等,切實地提升着登陸進攻能力;在海空方面,中國軍力不僅有壓倒性數量,且近年正強化軍力來對應台灣優質軍力。而對導彈攻擊能力,台灣雖加強彈道導彈防禦,但中國持有多數射程覆蓋台灣的短程彈道導彈,台灣缺乏有效的對付手段,“中台軍事平衡整體正向著有利中國的方向傾斜,而且可看出差距不斷擴大,今後有必要注目中台加強的軍事能力和通過美國對台售武、台灣自主開發主要裝備的動向”。

在日本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於8月13日在紐約州德拉姆堡軍事基地簽署了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軍費總額達7163億美元。特朗普稱這是9年以來最大筆的軍事投資,比往年的軍事支出高出2.5%。該法案中有多項內容涉及中國和美中關係,包括強化美國和台灣的防衛關係,密切關注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為,禁止中國參與“環太”軍演等。

法案包括6390億美元的基礎預算資金和690億美元的戰爭資金。其中,基礎預算資金用於發放美軍工資、購買武器裝備以及研發投入等,戰爭資金是美軍海外作戰專用款項。根據法案,美軍將擴軍15600人,並採購13艘軍艦以及77架F-35戰鬥機。在對待俄羅斯方面,法案禁止美國與俄羅斯開展兩軍合作,要求加強對外國投資是否構成美國安全威脅的審核、加大網絡安全投入、增加美國在歐洲軍事存在、延長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法案將投資650億美元,開發新一代“低當量核彈”。這種武器殺傷力較低,主要是在俄羅斯動用戰術核武器的前提下,有限度的應對。美國政府前不久宣布會於2020年前成立太空部隊,特朗普表示,“我們的競爭對手已開始將太空武器化”。他指出,“美國光是在太空有一席之地還不夠,我們必須要擁有太空的主導權。”

新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加強與台灣的防務關係,並支持台灣發展現代化的國防軍力,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強烈支持台灣通過對外軍事銷售制度、直接的商業銷售等獲得防禦性武器;及時評估和回應台灣的採購需求,改善對台軍售的可預測性;美國國防部長應當推動提升台灣安全的交流政策,包括適當參與台灣軍演,比如年度漢光演習,以及讓台灣適當參與美國軍演等,並根據《台灣旅行法》,促進美台高層國防官員和一般官員的交流等;美國和台灣應該擴大人道救援及災難救助活動的合作;支持美國海軍太平洋夥伴人道使命醫院船訪台。

新國防授權法還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就中國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和強制行動定期向國會相關委員會做出報告,並將報告內容告知美國在亞洲的區域盟友和夥伴,同時以合適的方式公諸於眾。法案還要求,報告應包括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任何重大填海行動,任何軍事化行動,包括軍事部署、軍事行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前不久在美國《軍事時報》上撰文稱,日本和台灣不應繼續為攔截解放軍的軍艦和飛機而跟着“疲於奔命”,應該展開針鋒相對的行動--“對等”到大陸沿海區域巡邏,或者對繞台的解放軍航母遼寧艦發動模擬攻擊。

澳大利亞政府也制定了軍需強國化計畫。澳大利亞今後10年裡將斥資1470億美元加強軍備。《金融時報》8月27日報道稱:“這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戰時的經常性國防預算。這是在亞洲地區日益激烈的軍備競賽的一個側面。”

去年11月,澳大利亞發布外交白皮書,稱澳大利亞應加強與美國的聯盟,以應對中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不斷增長的勢力。該白皮書批評北京在南中國海的島嶼建設工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稱澳大利亞反對建造軍事用途的“人工結構”。白皮書還對東海和台灣海峽可能會動用的武力或強制手段表示關切,並呼籲有關方面保持克制。報告還警告說如果沒有美國在該地區的積極參與,那麼權力可能會更快地轉移,從而損害澳大利亞的利益。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發表這份文件時表示:“我們絕不同意強權即公理。”這份白皮書表示,堪培拉方面應當擴展與美國之間的現有軍事合作。在現有合作中,數千名海軍陸戰隊士通過澳大利亞北部的基地進行輪換。智庫洛伊研究所執行主任富利洛夫表示,“這份白皮書相當於表示,誰也不想活在中國的陰影下,北京方面應當遵守基於規則的體系”。

出於對國家安全的擔憂,澳大利亞還禁止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向該國移動電話運營商提供5G技術。澳大利亞國防部已經決定本部門官員的手機禁用中國即時通信應用軟件“微信”。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