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北馬其頓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

發表時間:

北馬其頓共和國周日迎來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在上一輪投票中贏得選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將在今次投票中一決高低。本輪投票依舊充滿不確定性:面對代表民族主義的右翼勢力,執政的左翼聯盟候選人有可能陷入政治困境。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投票率則在本次大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上一輪投票中得票最高的兩名候選人分別是:現年56歲的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候選人-彭達羅夫斯基(Stevo Pendarovski),以及63歲的民族主義政黨-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馬其頓民族團結黨候選人斯利婭諾夫斯卡-達夫科娃(Gordana Siljanovska-Davkova)。他們分別獲得42,7%和42,5%的得票率。法新社報道認為:北馬其頓約有登記選民180萬,選民們的積極參與是避免整個國家陷入危機的基本保障。今次第二輪投票需要獲得40%選民的參與和支持,方可得到確立。兩名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十分接近的結果,凸顯了該國親西方勢力與民族主義勢力之間的分歧。彭達羅夫斯基持親西方立場,支持北馬其頓更改國名。斯利婭諾夫斯卡-達夫科娃則表示,她“尊重”北馬其頓與希臘達成的“更改國名”協議,但“將盡最大努力”證明一些解決方案違反北馬其頓憲法。

北馬其頓本次大選第一輪投票於4月21日舉行。這是該國1991年宣布獨立以來舉行的第六次總統選舉。也是在馬其頓與希臘敲定的改名協議生效不到3個月後舉行的首次總統大選。第一輪的投票率僅為41,9%,是六次總統大選中投票率最低的一次,也僅僅略高於首輪投票需超過40%才能進入第二輪投票的門檻。有分析指:低投票率凸顯了選民的不滿情緒,包括政府吸引外資缺乏進展、超過20%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政策落實緩慢等。

今年1月11日,馬其頓國會通過修憲法案、更改國名,結束數十年來與鄰國希臘的糾紛,也清除了北馬其頓加入歐盟的障礙。在歐盟擁有否決權的希臘先前反對“馬其頓”加入歐盟,因為希臘北部也有個名為“馬其頓”的省份。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候選人彭達羅夫斯基支持北馬其頓成為北約及歐盟成員國,支持與希臘達成國家改名協議。而馬其頓民族團結黨候選人斯利婭諾夫斯卡-達夫科娃則反對這項改名協議,矢言要在海牙國際法庭挑戰這項協議。儘管兩名總統候選人對更改國名意見不一致,卻對北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持贊同立場。

馬其頓1991年宣布獨立,是1990年代“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獨立建國的國家。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對內對外則使用憲法國名“馬其頓共和國”。但是,希臘認為:“馬其頓”這一名稱自古以來是古希臘人的一個分支,含有竊取希臘北方馬其頓地區的領土和文化遺產之嫌,因此要求馬其頓共和國更改國名。雙方因國名問題引發的爭議持續20多年之久。兩國達成改名協議之前,摩擦不斷,希臘堅持世上只有一個馬其頓,導致馬其頓共和國無法如願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或歐洲聯盟,至今,馬其頓在聯合國使用的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稱。 2017年,紮埃夫當選馬其頓總理後,在美國的斡旋下,兩國展開積極交流,最終在2018年6月12日,正式確立馬其頓的未來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用“北”字來區分與希臘的馬其頓省,希臘表示:更名後,不會再阻止北馬其頓共和國加入北約或歐盟。議會通過更改國名法案以來,現任總統格奧爾蓋·伊萬諾夫拒絕簽署議會通過的其他法案,以示抗議。

各投票站將在今天晚間19時關閉,初步結果將於20點左右揭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