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演繹悲歌 羅興亞人獲身份仍難返鄉

發表時間:

聯合國難民署(UNHCR)近期透露緬甸羅興亞人獲得身份證的消息,外界媒體給予積極報道。然而觀察緬甸當局並無相應的政策出台,羅興亞難民返回緬甸若開邦的道路依舊艱辛而漫長。

羅興亞難民   2018年10月13日孟加拉國
羅興亞難民 2018年10月13日孟加拉國 路透社。
廣告

泰國通訊社援引聯合國難民署消息報道,關於對滯留在孟加拉國難民營的羅興亞人(Rohingya)進行身份登記的工作,目前已完成超過25萬人,這些難民獲得了生平第一張身份證,將來可據此憑證返回緬甸。然而更多接受採訪的羅興亞難民表示對自己即將被遣返緬甸充滿了恐懼,過去在緬甸喪失家園、沒有土地、被剝奪身份認同的日子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經聯合國工作人員在孟加拉和緬甸政府之間進行協調,各方達成一致共識:遣返工作必須在羅興亞人自願認同的前提下進行。目前雖然聯合國方面已經獲得了一定數量的遣返名單,不過還有待評估是否因為遭到高壓強迫而作出選擇。迄今羅興亞難民遣返工作未見進展,緬甸官方雖然承諾接收難民返鄉,但並未就安全返回原住地作出有效的承諾。

2017年8月,超過70萬原本居住在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地區的羅興亞人因遭到緬甸軍方鎮壓而逃往孟加拉國,加上此前滯留在孟加拉境內的羅興亞難民在內,一時間導致孟加拉國難民營收容羅興亞難民總數多達近百萬人。世代為穆斯林的羅興亞人在二戰期間被英國殖民當局由孟加拉國大量轉移進入緬甸,跟當地的佛教徒混雜居住,長期以來衝突不斷。二戰結束後緬甸獨立,緬甸當局拒絕承認羅興亞人的合法身份,多年來絕口不提“羅興亞人”的字眼,導致一代又一代羅興亞穆斯林在求學、工作和謀生方面舉步維艱。在普通的緬甸民眾眼裡,他們甚至不知道在同一國度還有緬甸羅興亞人的存在。隨着近年來國際媒體不斷給予關注和報道,緬甸羅興亞人才逐漸以“移民來的孟加拉穆斯林後裔”而被緬甸人有所認知。泰國觀察人士指出,緬甸政府對聯合國調查組並未給予積極配合,所有報道羅興亞人話題的媒體都會受到緬甸當局打壓,不久前緬歷新年政府大赦,其中獲釋的兩名路透社記者,正是因為兩年前報道緬甸羅興亞人遭到殘酷迫害的事實而獲罪入獄。儘管國際社會給予多方營救,但兩名記者仍在監獄內度過了500多天的漫長時日。

聯合國成立的緬甸真相調查委員會(Fact-Finding Mission on Myanmar)日前強烈呼籲世界各國通過切斷經濟往來的手段向緬甸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治罪下令鎮壓和虐殺羅興亞人的緬甸軍方將領。該委員會去年提供了一份包括人證與物證的調查報告,指控緬甸軍方幾名高級將領下令對羅興亞穆斯林進行血腥鎮壓。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社會支持該委員會提出“緬甸軍人犯下種族清洗罪行”的指控。然而緬甸方面對此始終反應平淡。在其它的東南亞國家媒體字眼裡,羅興亞人彷彿是一個被世界遺忘了的族群。

聯合國難民署官員還表示:為羅興亞難民進行身份註冊,使之合法化,將有利於打擊人口販賣等犯罪行為。目前,孟加拉國的科克斯巴紮爾難民營(Cox's Bazar)擁擠不堪,難民人均居住空間大約10平方米,遠遠低於聯合國其它難民營45平方米的正常標準。不過比起居住在難民營忍受擁擠和骯髒狀況更加不幸的是,不少羅興亞人遭到人肉集團販賣、婦女被霸凌或性侵,兒童無法接受教育。因此對於剛剛取得身份證的緬甸羅興亞難民而言,回鄉之路依舊迷茫,究竟在何處生存還是問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