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歐盟首次視中國為另一種管治模式的體制對手

發表時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洲三國,推展“一帶一路”外交戰略,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事態的分析評論。

2019年3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迎接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時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參加會談。
2019年3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迎接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時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參加會談。 圖片來源:路透社/Philippe Wojazer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習近平主席的歐洲之行為擴大中歐合作提供了新的動力,意大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尤其被廣泛視為標誌性事件,世界輿論大多從意大利是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西方七國集團成員這個角度闡述它的意義。”“華盛頓一直公開反對意大利與中國簽‘一帶一路’協議,西方輿論中還有這一事件折射了美國影響力下降、中國影響力上升之說。一些批評者指責意大利將中國‘引入了歐洲’,最誇張的說法來自《紐約時報》,它稱意大利成為中國利用的‘特洛伊木馬’,挑撥中歐關係的意圖毫不掩飾。”“一些美國人太敏感了,他們對中國的審視越來越地緣政治化,好像中國與誰發展關係都有指向華盛頓的味道。”“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歐洲人完全無需擔心,他們倒是不妨把這種合作方式看成歐洲大國加強對華合作的實驗窗口。‘一帶一路’是通向進一步繁榮的橋樑,這個世界並非只是按照地緣政治規則搭建起來的,進入21世紀後,它註定要精彩得多。”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習近平歐洲行訪問的最後一站是法國,最令人詫異的是,本應是中法兩國的雙邊外交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卻邀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歐盟主席容克一道,與習近平舉行多邊會談,這是外交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安排。這種特別的做法,應是法國和歐盟精心安排的,當然也必須得到中國的首肯。”“容克對習近平說:‘中國與歐洲必會而且能夠並肩做出偉大的事情,因為我們是戰略夥伴,必須同時指出,我們是對手,但我們之間的競爭是一件好事。’歐盟首次視中國為對手,是有共識的,3月12日歐盟發表與《中國關係展望》,形容跟中國的關係有四個方面:中國是合作夥伴,在不同的政策層面跟歐盟的目標緊密一致;中國是談判夥伴,歐盟需要平衡各種利益;中國在謀求技術領先方面是經濟競爭者;中國在推進另一種管治模式方面是體制對手。”“馬克龍更加直截了當地對習近平說,希望中國尊重歐盟的整體性和價值觀。”“一個更加團結的歐盟,對中國來說也是有利的,因為當前正值美國要鞏固其‘全球老大’地位,處處打出單邊主義的牌子,中國要獨力抗衡美國感到吃力,一個強大的歐盟是實現多邊主義的力量,所以中國在總結這次訪問時說:‘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針對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發出一致聲音。’”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一帶一路’是中國強化和全球連結的極重要政策,被視為中國可增進和沿線國家更密切的外交和經濟關係之外,也可將中國過剩的基建產能和資金送到國外,和基礎建設薄弱、亟需中國協助的國家共創雙贏。因此,它獲得眾多基礎建設落後的國家支持,超過100個國家和中國簽署合作備忘錄,主要是開發中國家。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先進國家,基本上不願意看到中國崛起,也不樂見中國藉此計畫,強化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關係,不僅冷言冷語,還經常警告合作國家將因財務困難,陷入債務陷阱,而成為北京的禁臠。”“‘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推出迄今,中國已在超過60個國家投資數十億美元,估計未來幾年投資會超過1兆美元,目前正是極關鍵的時刻;能否受到西方大國支持,可能影響中歐、東歐各國態度,以及未來計畫是否能順利推展。”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