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法國第19屆“詩人之春”:傾聽流淌在血液里的歌聲

發表時間:

春天是大地蘇醒,萬物復蘇的季節,19年來,在法國,每年的冬末初春也是詩歌的盛會和詩人的季節。今年的”詩人之春“如約而至,從3月4號到19號在全國各地舉行。 詩歌,作為文字和語言精華的象徵,在此時舉辦也能夠喚起人們內心積蓄的情緒的釋放。在去年向”法國詩歌100年“致敬後,2017年的詩人之春走出歐洲,越過地中海,獻給非洲法語國家的詩歌和詩人。讓詩歌愛好者傾聽來自遙遠非洲的信息和流淌在每個人的血液里的歌聲。

法國第19屆詩人之春活動力推非洲詩人
法國第19屆詩人之春活動力推非洲詩人 DR 網絡圖片
廣告

對於今年主題“詩歌非洲”“Afrique en Poesie ”的選擇,主辦單位介紹指出,本屆活動之所以邀請非洲用法語寫作的詩人作為嘉賓,是因為非洲大陸的詩歌十分豐富但卻受到不公的待遇,除了幾個有名的詩人在法國有一定的讀者群外,其他詩人皆不為大眾所了解。但非洲的詩歌,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詩歌敘事性強,具有部落色彩和詩歌傳頌者的傳統,他們受到歐洲詩歌的影響,但同時也可以為歐洲的詩歌發展開闢一個新的天地。

語言的解放,不可預測的韻律,強烈的象徵意義和永不褪色的神話構成了非洲詩歌的重要特色。主辦方強調,除了非洲大陸以外,此次詩歌節當然也不會忘記向法國人推薦海外省,包括法屬安地列斯群島,圭亞那,馬約特島等法語區的優秀詩歌和詩人。

法國的“詩人之春(Printemps des poètes)” 創辦於1999年,它是一次全國性的詩歌節。“詩人之春”的目的是仿照創辦於1980年代的“音樂節”模式,鼓勵與吸引儘可能多的人在法國各地以各種表達形式頌揚詩歌,把閱讀詩歌作為一種文化實踐。

事實上,從19年前開始舉辦以來,“詩人之春”活動的主辦方就一直在推陳出新,每年都致力推出一個新穎的主題,讓公眾了解到更多的詩歌,也讓不同的詩歌形式進入法國,其目的自然是讓公眾從詩歌中獲得文學的樂趣和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辦單位的網站上,可以看到他們對學校和教師組織詩人之春活動的支持,提出各種方案和形式供老師和學生們參考,包括主題詩會,與非洲學生共同寫詩的活動,詩歌比賽等。也許大小學生在詩歌活動以後會忘記詩歌,他們也不會都成為詩人,但詩歌在孩子心裡不斷萌芽自然會發出各種幼苗。這可能也是主辦方大力支持學校參與的原因。

在”詩人之春“活動期間,越來越國機構,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小圖書館,學校,市政府,甚至是公共交通部門都會積極配合,到處都能看到與詩歌有關的活動在展開,各地組織者邀請人們去通過讀詩會,詩歌競賽等項目施展寫詩的才能,抒發內心的情感,人們也可以僅僅去聽聽詩歌,讓心靈在詩歌中暫時得到釋放,隨着詩歌飛出遠離現實生活的高度。換句話說,詩人們終於從象 牙塔里走了出來,變得更能讓人接受,向所有人敞開了懷抱。

法國著名的哲學家 阿蘭(Alain)曾說過,如果沒有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參與,任何情緒和情感都是平淡沒有基礎的,但情感必須通過身體的某種表達方式才能得到凈化和升華,人類幾千年來已經找到了許多種釋放情感的方式,他將詩歌和唱歌,舞蹈歸為一類,是人類最古老,也是最需要的情感表達方式等,同時,詩歌又是世界上各個民族共同的表達方式,是文字和情感的精華。

法國著名詩人阿波利奈爾( Guillaume Apollinaire)也說過,偉大的詩人和大藝術家的社會功能就是不斷更新大自然在人類眼中的表像。法國另一位著名的藝術家,詩人考克多(Jean Cocteau)也就詩歌的功能說過;”詩通過各種形式呈現,它是動搖麻木的光,也能讓包圍我們,我們機械性接受的令人驚訝的事物呈現出來”。法國的著名哲學家和作家薩特(Jean-Paul Sartre)對詩人的評價是:他們是拒絕使用語言的人。

但是,在現代社會,詩歌這種純粹的語言表達方式也遭遇到了存在的危機,通俗小說,網絡小說似乎佔了上風 ,高速發展的網絡和高科技時代的人們需要詩歌嗎?答案是很肯定的,至少在擁有悠久詩歌傳統的法國如是,有報道指,詩歌依然是法國人很喜歡的表達方式,幾年前費加羅報對15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個調查顯示,有86%的人表示他們正在讀或者已經讀過法國一些著名詩人的詩集,而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 人還寫詩,寫詩似乎已經成為一項真正的“全民運動”。

詩歌無疑將隨着“詩人之春”這樣的活動一點點深入人心,讓每個人流動在血液里的歌聲得到釋放。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